今天的上海一整天都在零下5度到零下1度之间,一个没有暖气的城市,冬天可以到达零下5度,这是怎样的感觉?虽然没有冰天雪地,但是它的冷却让人寒彻骨。
今天审核了一整天,和审核老师探讨ISO质量管理体系颇有心得。为什么科学化的思想体系都是欧美研究出来的,而且在中国进入WTO以来,为了满足国际标准化要求,为了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制造业,从90年单开始接受欧美的一系列标准化z要求的推行,直到今天,我们更多的还只是流于形式,只有一些外企,或者有欧美买家合作业务的生产机构在标准化管理上比较认真严格。大多数中小民企根本只是流于形式和文件。
然而在大多数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看来,确实非常赞叹这些国际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思维,这是一套非常科学也非常严谨的思维体系和方法论,如果每个生产企业能够严格执行到位,真的不愁能够生产出和欧美先进国家一个水准的精密产品,甚至很容易做到批量生产出精密度质量优良度一致的产品。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在外资企业的手把手教学推广这么久,却仍然没有让这套标准化思维体系真正深入人心,贯彻实施呢?甚至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是流于形式,很多机构甚至是纸面一套,实行是另一套。
按理说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这么久,不仅仅收获金钱,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在科学技术、在先进的管理理念方面,这些先进的科学的管理运营方法和思维体系才是更重要的宝贵财富,但是这些反而被越来越多的轻视了,这将是我们的损失。
为什么国外产的产品和国产的就是有差距,其实答案很明了,所有的流程,人家都是按照高标准每一步都是严谨地完成的,只是在国内没人能做到百分之百按照标准化严格地完成。因为每个环节都要追求百分之百严格严谨,这样当然会造成一些成本和时间的延长,而我们的很多外行领导者总是很“聪明”地会做“节省”,总是对很多小步骤自以为是地认为没必要,这个没必要那个没必要,这省省那跳去一步,成本省了,时间快了,这些外行领导者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提高了生产效率了。
什么时候能完全改变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专业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也许中国科技真正腾飞就指日可待了。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现在整个全球经济危机,全球消费都在降级,国外对从中国采购需求也在客观和主观因素中逐渐降低,外资也在逐步撤离中国,逐渐剩下越来越多本土化企业,能够认同这种标准化思维理念的也许会越来越少了。未来的中国市场,是否只剩下生产廉价低端产品和不断的无底线砍价,内卷将会让技术再无前景,让管理变成人拿捏人。
今天我成为了雪崩中被拍在最前面的那个雪花,未来你们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