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件工作上的事情虐得够呛,祈祷这件事始于情怀可别终于一地鸡毛。回顾整个事件的始末,我真心觉得商业头脑的重要性。
在外企大家常说商业头脑(commercial sense),听起来很高大上,但说白了就是这个人是否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其实特别接地气。这种素质通常是与生俱来的,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妹妹,资历平平,但特别有商业头脑,每天都打扮得光鲜亮丽,家里一众也打理的井井有条,嫁了一位勤勉的好好先生,小日子过得细水长流、风生水起。每次看她在朋友圈无不高雅精致,细问起来才知道代价并不大,名牌包是海淘的,海岛游是团购的,新风机是双十一跺手的,连花园别墅也是通过关系走的内部折扣。她平时善长关注收集各种咨询信息,等待最佳时机果断下手,一分钱办两分钱的事,追求利益的极致。这在我看来可不普通,这是智商的博弈,资源的较量,耐心的考验,现世的本领。
和她不同,我的交易理论就非常简单,首先,这件东西对我是否有价值,纠结这个通常会花费我八成的气力;剩下的两成,就是价格最否可以承受,如果可以我便果断出手。我的理念是有钱难买心头爱,好不容易遇见心头爱,压抑自己的欲望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要且现在就要。每每和这位有商业头脑的妹妹见面,经她一番打量询问之后,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衣服,绝大多数情况下落得个“真看不出来”的结局。
但即便是这样的我,生命中亦曾经发生过一两件商业头脑大爆发的事情。那还是在大三的时候,当时面临毕业,每个人都在为未来打算,有人准备出国,有人找工作,还有人计划考研。我就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那时我的本专业还是国贸,可能是受了当时律政题材港片的影响,我一心向往做律师,加之我们学校的国际法在全国也是相当不错的,我便下决心考本校的法学硕士。刚刚才开了个头,买了一堆书,居然迎来了非典,北京城里人心惶惶,同学们都不知该何去何从。我们大学算行动快的,很快便宣布停课,同学们也都作鸟兽散。我对着一堆考研书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悲壮地把它们背回家。
从北京这个非典重灾区回去的我一到家就被隔离起来,天天听着全国联播里非典病例疑似多少、确症多少,我整个人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百般聊赖之下,我随手翻起了现买的考研书,一本厚厚的灰皮的《英美法案例经典》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本纯英文的案例集锦,是专业课考试的重中之重,虽然考研还是个未知数,但至少可以练练英文,排遣眼前的无聊。于是,我开始静下心来开始攻克这本灰皮书。有英文阅读经验的人都了解,由于中西思维和语言结构的不同,英文书读时什么都懂,放下书来什么都记不起,我也遭遇了这个难题,为了强化记忆,我开始一边读一边翻译,并将翻译出来的案例就一定的逻辑总结起来,并提炼出这个案例中的法理,按照这种中式思维重新组织加工之后,整个案例脉络清晰了很多,非常利于理解和记忆。有了这个惊喜的发现后,从此我便整天沉浸在翻译和编辑的热情中不能自拔,三个月的非典假期也转瞬即逝。
重新返回校园后, 最大的变化是,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胖了一圈,我除了胖之外,还带回了一本三百多页纯手写的案例笔记,这本原来用以排遣无聊的笔记,此刻摇身一变成了我考研的秘密武器。终于到了考试那一天,最重头的法律英语卷子发下来我一看就知道重彩了,结果这门课我考了一百三十多分,专业排名第五,公费全奖。
对于一个外院的人考取这样的成绩无疑是很不错的,加之国际法专业在我校很热门,于是便陆续有学弟学妹上门取经,借笔记,请吃饭,有段时间令我应接不暇。有天我路过食堂门的广告牌时,忽然突发奇想, 沉寂二十多年的榆木脑袋瞬间开窍,为什么我不能打广告卖笔记呢?兴奋的我回到宿舍, 立刻找张白纸写下了简短的几句广告,无非是说本人凭借这本英文案例翻译顺利从外院考入前五云云,底下留了我的姓名和电话。小心翼翼地贴在广告牌上不是特别显眼的一角,我怀着复杂而忐忑的心情回到了宿舍。
刚到宿舍我便接到了电话,有师妹上门咨询,于是我洋洋洒洒将自己的考研经验说了半天,小师妹似乎很满意,问我多少钱,我想到自己那么多天来的伏案辛苦,一阵心酸,便试探性地说,八十块复印一册?那本小灰皮原版也就卖五十多块,我正等着她还价,没料到她一咬牙就答应了,我竟有种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感觉。于是顺利成交,我带她去复印,当时已初被法律洗礼的我,还让她签了份信息不许泄露的保密协议。
初战告捷之后,我的笔记生意愈来愈红火,我也对产品做了改良,除了主打的翻译外,另加了买笔记赠攻略等营销套路,还有免费现场咨询的附加增值服务。关于定价策略我也更加灵活,除了统一定价八十元之外,针对重点客户价格进行个性化管理。有次有个外校的小姑娘专门来找我,说话细声细语长得楚楚可怜,想多问又不好意思,还给我带了一盒国外巧克力,看得出她不容易,我就直接让她去复印笔记了,什么都没提。还有一次某个外地大学的老师,想考我校法学博士,这本灰宝书亦是必考书目之一。他不知怎的找到了我,翻了翻我的笔记后,低声嘀咕说你这样翻译属于侵权吧,我压住火故作镇定地说,你要不要吧,他问多少钱,我说三百块一口价,他忸怩半天,还是买了。
就这样口口相传,找我买笔记的人越来越多。有一阵子在校园里和相熟的同学路上碰到,她们不问我吃了吗,只问我生意还好不好。那时候距离毕业还剩几个月,功课都结束了,我的生活主要就是卖笔记,推销累了就停工带着当时的男朋友去各种吃喝玩乐,襄中羞涩时再回来继续吃老本。集中的时候一天赚三四百没问题,当时大家毕业工资一般三四千,年薪十万是每个人的梦想,我算算自己生意好的时候的日均收入,似乎可以约等于年薪十万了。
那是我书呆子生命中一段非常独特的时光,灵光乍现的商业头脑令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也唯一一次和实现财务自由如此接近。那段经历还令我认识到了IP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