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不止一个人在公众场所推荐过这本书。于是买来放在书柜,一躺就是数月之久,这样的书其实有很多。直到上周一位老师在分享她青春期孩子的故事时再次提起。说她青春期的孩子转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源于这本书。
于是,回到家决定开启这次深度读书会。三五好友,有监督有分享,很期待。我想,这肯定不是一本浅尝辄止的书,这么多人的推荐一定有她的独特魅力。
其实,最近一直感觉时间利用得没有效率,想要学习高效时间管理的方法。于是,对这本书的期待是抱着时间管理的习惯而来的。什么是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我以为是早起、读书、记日记之类的习惯吧。
浏览完书的框架,才发现这不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而是一本人生管理的书籍。人生管理有原则,那么时间管理只是方法论了。难怪,书的前言会以“变化的世界 不变的原则”开头。
02
书的“前言”部分,就已经带给我很多的启发和思考。每一句话都不是表面的方法和技巧,也不是人生之大道理。仅仅是你不得不承认的一些事实和原则。前言部分太多的痛点,是我自己正在经历的。却没能梳理得如此坦荡。
前言部分列出人类所面临的最普遍的八种挑战,包括:恐惧感和不安全感、“我现在就想得到”、谴责和抱怨、绝望无助、缺乏人生平衡、“我的定位在哪儿?”、冲突和分歧、个人的停滞不前。
每读到一种,一两段文字通俗简单的文字,都给我很多的思考。我梳理了其中四种做记录。
“现在就想得到”
这是很多人的一个急于求成的心理。让我想起前不久我读的《安的种子》那本儿童绘本。很多人为了追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连世间基本的原则都会抛弃。包括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甚至做人的基本原则。很多书本会教授一些技巧,一些方法,告诉你怎样达到目的。几周速成甚至几天速成,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词,也不免为此心动。然而,书里唯独缺少基本的思考——这样的目标达成,这样的速度是否能够持久。或许,在某个阶段我们会需要这样的速成去达到阶段目标。但是,在人生的成功上,不会有速成。也没见过哪位我们所认为的真正成功的人,是速成的。我特别喜欢书里所说的:“持久的、不断上升的成功才是值得称颂的。” 这是我自己内心所坚定的原则。我更愿意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有进步。
谴责和抱怨
一直围绕在我们的周围。我不得不做一些事情,如果别人怎样,我就会怎么不一样。很长一段时间,我也陷入在这样的谴责和抱怨当中。所以,活得很被动。似乎自己这样,很多时候都是周围不得不的一些事和人所造成的。“受害者”的角色笼罩着我的生活。于是,受害者越来越自觉可怜,越来越失去力量,感到无助。但其实,我忘记了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每个人的选择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即使这个结果是你并不如意的。你不愿意去改变,恰恰是因为你不愿意去承担改变后的结果。不愿意改变,这,也是自己的选择。
在课堂上,我也会带领小伙伴们做类似这样的小活动。很短,很简单却有出奇的效果。当我们把所有的“不得不”,改成“我选择”之后,虽然事情还是那件事情,但是我们自己内心却充满了力量,所有的事情都变得主动。
我不得不每天早起,给孩子们做早餐。
我选择每天早起给孩子们做早餐,这样他们能够健康饮食,并按时上学。
我不得不连续出差。
我选择连续出差,因为这是我的工作职责。
“如果一个人足够谦逊以至于能够接受并负得起对周遭环境的责任,足够有勇气去付出创造性的努力来战胜或避开困难,你将从他身上看到不同应对方式的巨大力量。”
渴望理解
书里说的这段话很有意思:“大多数人认为,要具备影响力,关键在于良好的沟通——明白无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让言谈有理有据。事实上,稍加思索,你就会发现,别人在诉说时,你并非努力聆听并试图理解对方,而常常是忙于思考自己接下来该怎么说。” 这事实说得太坦荡。当我们总觉得自己有理,自己对的时候,难以去认真听别人的意见。你总想渴望别人认真聆听你,尊重和重视你的声音。而你自己却没有真正去聆听别人。读到这里,我是有想笑的。多么讽刺的心理状态,多么坦荡的痛。
“影响力是以互相理解为前提的,而要互相理解就需要谈话者全心投入地做一个专注、主动地聆听者,至少谈话一方要首先学会聆听。”
个人的停滞不前
你不仅要把人类的普遍苦难铭记于心,也要把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磨难牢记于心。只有这样,你才会获得一种长久的解决办法,并明了生活的方向。
03
迫不及待的想要读到作者所说的基本原则,每一条看似都很简单,确实都是“与我们流行文化的通行惯例和思维定势大相径庭。” 浏览一遍,就目前理解来看。每条都在解决痛点的方向上。似乎是七个药方,治疗几类最痛疾病的感觉。梳理了一下,如下。(可能,再读几章,我会推翻自己的这个梳理结果。)
习惯一:积极主动:谴责和抱怨、绝望无助
习惯二:以始为终:“我现在就想得到”
习惯三:要事第一:缺乏人生平衡
习惯四:双赢思维:恐惧感和不安全感、“我的定位在哪儿?”
习惯五:知彼解己:渴望理解
习惯六:统合综效:冲突和分歧
习惯七: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