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刚上映之时,就听说反响极高,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去电影院观看,只听说是讲种族歧视的,今天在电视上看了一遍,不由得感叹,确实是部好电影。
如果回想起电影里的情节,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博士和托尼在车里吃肯德基的场景,虽然广告植入让人忍俊不禁,但是看到博士从一开始的极度抗拒到严厉拒绝再到后来尴尬的接过鸡腿,最后吃的开心的大笑起来,并且学托尼的样子扔鸡腿,让人觉得格外温馨。
这一幕让我印象深刻,虽然一开始并没有对博士交代多少,但是可以看出他受过不少伤害,是个有故事的人,他不苟言笑,但是看到他和托尼一点点融合起来,变得有烟火味起来,也是让人觉得温暖。
还有一个让人记得有趣而又让人感动的情节,是托尼给自己的妻子写信,一开始的流水账内容让人觉得可爱又搞笑,到后面博士教他写浪漫而又富有诗意的信件,再到托尼妻子读信时的感动亲人朋友们的羡慕,这一连串让人觉得即使托尼不是个正经的成功男人,却也让人格外心动,也拉近了博士和他之间的关系,让整个影片也充满活力和诙谐感。
而后面,再一个片段,是他们的车在南部的乡间小路上抛锚,和田里劳作的黑奴对视的那一幕,整个场景无声,却在内心发出巨响。
我说不出来那是种什么感觉,黑奴们一个个望过来,像是被定格在那里,博士没有说话,眼神里,脸庞上,甚至整个身体都仿佛在隐忍着某种感情,没办法表达,却让人心痛,看到自己的同胞因为种族歧视而被奴役,即使自己努力的改变,但还是无法言喻。
再到后来二人从纽约一路向南巡演,越向南遇到的种族歧视也越来越严重,让人不寒而栗,提供破的乐器,在酒吧被打,强行要求下车,被抓警局脱光媳妇,被要求夜晚不能在镇上活动,不允许去洗手间而是在外面的茅屋,被要求在储物间换衣,被拒绝接受在餐厅吃饭等等,让种族歧视更加尖锐的暴露出来。
在黑暗里,大雨倾盆,博士愤慨地打开车门,不顾一切走下车,走到晚上只允许白人活动的落日镇,大喊着,I am not white enough, not black enough and even not man enough.(我不够白,也不够黑,甚至不够男人),让人听着心中哽咽。
还有我喜欢那些台词:
Whatever you do,do it a hundred percent.(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
When you work,work.When you laugh,laugh.(上班就认真工作,笑就尽情大笑)
When you eat,eat like's last meal.(吃东西时,就像最后一餐那样享受)
Don't worry about it(别把这些放在心上)
I been working nightclubs in New York city my whole life…(我在纽约的夜店里干了一辈子)
I'know it's…(我明白)
Complicated world(这个世界很复杂)
You know…(你知道嘛…)
The world's full of lonely people affraid to make the first move.(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 was the easiest thing I’ve ever done.(爱上你是我最容易的事)
等等……
总之整部剧下来,节奏欢快,情节有趣又不失深度。导演用一种巧妙的角度向观众展示了当时的不公以及音乐家内心的纠葛。尽管他从小就在不同的重要场合表演,然而最尽兴的一次却是在圣诞前夕的一个黑人小酒吧,他默默的走上台去,谈起钢琴,发散着光芒,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他的身上,再到最后谈得越来愈尽兴,和乐队一起,在演奏中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他最终选择了为自己发声,不再对歧视屈服。
我想在小酒吧的演出,应该是他最开心的一次吧。
圣诞节之夜,博士敲开那扇门,他们拥抱在一起,发自肺腑的笑出来,一句“Merry Christmas”让整个结局温馨感人。
整体来说,托尼这个角色的诠释是极为讨喜的幽默风趣、粗俗却带有真情实感的意大利裔工人阶级形象,而博士这个角色的诠释是谨慎悲观却又优雅文明受过高等教育与天赋异常的非裔艺术家形象,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在一段旅途中在种族以及价值观的冲突中取得相互谅解并建立起互助的朋友关系,而两个角色身份的反差在深南部的州这样的设定里得到了更加微妙与具有对比性的挖掘,这部有着优秀表演的公路电影有着中规中矩的叙事与摄影,但影片在一个没有野心的层面对这个题材的诠释已经足够优秀,这是一部有着良好用心没有过度剥削题材价值的暖人心肠的公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