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响应号召,我没有燃放烟花爆竹。然而习惯的使然,除夕之夜接近零点的时候,一种冲动又袭上我的脑门。眼前仿佛又看到了,结婚之后作为一家之主的我,每年这个时候走程序燃放爆竹的场景。
记得结婚第一年过春节,我不会烧斗香,在桌上放好已经煮好的汤圆,然后便看着高高的斗香不知所措,终于,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找来一张凳子,我站在上面,用力把斗香倒过来,紧紧抱着将香头朝下对着灶头,足足用了好几分钟才点燃,接着赶紧小心翼翼地再抱着斗香,安全通过大门,看着楼梯顶不至于碰到香头,以最快速度放置到户外。回头看时间已经接近零点,便慌忙点了蜡烛和炉香,拎着爆竹冲下了楼,捧着爆竹盒转了好几圈总算找到了“信子”,然后紧张地看着手表,心跳砰砰地等待零点到来,眼看那分针就要指到“12”,我按下打火机开关,对着“信子”点了起来,结果可能是因为害怕,爆竹的响声还是迟了一点。不过总算是完成了一个重要的仪式。
后来,我慢慢地适应了这种忙碌,也知道怎么燃斗香,如何不害怕地点爆竹了。于是便每年有条不紊地走着这程序,而且俨然成了我作为男人的一家之主的神圣象征。
不过,必须在零点完成仪式的观念却在悄然发生变化。因为我发现,如此强迫自己准时,有时候因为遇到一些小阻碍而做不到,便会陷入沮丧的境地。然后,为自己找的吉气的理由也在不断变化了。点早了,我会想,抢在时间前头,不是寓意我今年做事更加快速高效吗?点迟了,我也会想,做一个谦让的人,又有何不可,即便那可怕“年”怪兽已经到了,现在也该被我吓跑了。最后,点迟点早我都不会计较了,因为我又找到了另一个吉气的理由:心诚则灵。人,只要潜心向善,潜心向德,燃放爆竹早一点,迟一点,上天都会保佑的。
而今年,突然不燃放烟花爆竹了。那个习惯使我好像必得做一些事情,并且又得为自己找一个吉气的理由。于是我想到了当下时髦的方式:给自己的父母发一个短信,而且就在零时发。于是我又进入到了紧张的、心儿怦怦跳的状态中。我先编辑好了短信,然后等待着春节晚会主持人领着全国人民一起倒计时,当主持人与春晚现场的演员们一起喊到“1”时,我按下了发送的按键……我仿佛完成了一个重要的仪式。接着,我又在我学校微信群里发了一个红包,祝福我的同事们。看着还没睡觉的同事们抢红包的场景,我知道,我的短信是得不到回复的,因为爸爸妈妈不会读短信,也不会发短信。
今天回到老家,跟妈妈聊天时,妈妈突然小声地问我:“你给我们发电信了呀?是你堂兄弟小二子看到告诉我们的。”小二子是我二叔的孩子,今年回家过年的。我分明看到妈妈脸上不经意间露出的满满的高兴,虽然她把短信说成了电信,也不知道我是刻意大年初一零点发送的,我依然好满足,也好感动。
曾经听说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王子小时候很喜欢热闹的声音,于是要求全国人民都制造声音,声音越大,王子越开心。后来因为在他过生日要求全国人民一起大喊“生日快乐”时,一个阴差阳错的原因,他听到了全世界最美妙的声音——安静。他这才明白,安静能够让世界变得文明,变得有秩序,安静更能够让人感到一种情感的存在。
我们的祖先那个时候所在的这片辽阔的祖国大地,太安静了,安静得人与人之间太缺乏安全感了。于是,聪明的祖先便响起了制造声音来获得安全感。有月食了,大家一起敲铜盆;有怪兽了,大家一起放鞭炮;在森林里,大家围着篝火边叫边跳……后来,我们发现热闹可以让世界觉得自己有一种团结的力量,于是,鞭炮开始流行了。但是,那个时候人们的内心还是安宁的,人们的生活节奏还是有条不紊的。
然而,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我们原本的生活节奏,这个世界现在不仅有机器的轰鸣、有汽车火车的鸣叫、有飞机的呼啸,甚至我们还能随时听到国外战争的咆哮……我们的内心也不安宁了,我们时常感到内心的焦虑,感到情绪的躁动。已经不知一个朋友跟我说,现在每次中秋节、春节放鞭炮,他们都会陷入到惶惶不安的状态当中。偶尔,当我在紧张工作时,突然外边响起了哗啦啦的鞭炮声,我也会皱起眉头,然后努力平稳自己的情绪了。
现在全世界全年,我们都处于快节奏当中,处于声光电当中,处于外界和内心的热闹当中,我们已经不缺少热闹了,只要我们依然贴那大红春联,那个“年”怪兽是肯定不敢来了(据说年怕响声、闪光和红色)。所以,我们干嘛还要继续放鞭炮呢?是不是现在我们要反过来,在过年的时候,享受一点内心的宁静,整理一下去年和来年的思绪,感受一下亲情的温馨、友情的欢愉和爱情的美好呢?或许我们可以聪明才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这一已2500年历史的文化传统?
(声明:此文并不专门反对燃放烟花爆竹。)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小陈语林”,或者直接关注我的微信“yulinjushi”,我们不只谈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