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你对“顺其自然“误读的有多久多深
文 \ 风中一叶
01
”孩子也不用教育,表嫂连字都不识,会教个啥,月儿还不是考上重点了!”上周回老家,说起家族中几个孩子,一位本家哥哥如是说。
“表嫂是大字不识,但是不是全村媳妇里最能干的,最要强的?”我笑着问这位把空闲时间都浪费在赌桌上的本家哥哥。
“那……倒是!”他“那”了好久,最后还是不得不把“倒是”两个字吐出来,因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表嫂今年44岁,这个时代,这个年龄,即使在农村,大字不识的也是少之又少,但表嫂就是一个。
表嫂自幼父母双亡,从七八岁起就担当起一个家的责任,照顾弟弟妹妹,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表嫂没进过一天学堂的大门。
对表嫂嫁过来之前的故事我确凿的就知道这样的大概,但她嫁过来之后的表现是让全村人都刮目的。
家里家外,一日三餐这样的小事自不用提,表嫂能打理的利利落落的。秋忙时节,刨起花生、玉米秸,表嫂镐头一轮,能拉表兄一大截,村里的壮男丁没几个能赶得上她。从表嫂嫁过来,大舅家的秋总是全村第一个收完的。收完自家的秋表嫂会马上加入揽活的收秋队,靠给没劳力或家里壮劳力出门在外无法回家的人家收秋赚钱,来贴补家用。
有人私下里给表嫂算过,一秋她赚的钱能抵得上一个出门在外的“大工”(我们这里农村的方言,指有手艺赚钱多的打工仔)。农闲时节,村里临时有人组织到城里载种花草、到棉田果园摘棉花水果等干活的队伍,表嫂也从不落下。
表嫂的朴实能干不光把家里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像一条无形的涓涓细流,全都注入了女儿的血脉。月儿话不多,但从入学那天起就是小伙伴里的佼佼者,后来她是姥姥那个大家族里唯一考上重点的孩子。
表嫂不是用文化而是用比文化更有力量的品格家风影响着孩子,看似不懂教育,其实是大教育啊!
02
“你家孩子是咋教育的,怎么就那么优秀呢?”一次开完家长会,总是蝉联第一的孩子家长被围观。
“说实话我还真没怎么管过他,这孩子没让我操过心!”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是天生的!”
“还是人家命好,省心!”
“对,连《百家讲坛》易中天都说'我的教育方法就是不教育',都顺其自然吧!”
“顺其自然吧,儿孙自有儿孙福!”
考第一的孩子家长一句“没操过心”,引起了诸多感慨。
我知道那位家长说的真不是搪塞之词,也并非傲骄的表现。
因为工作的关系,和孩子、家长打交道比较多,我发现越是优秀的孩子越不用管,在家家长管得很少,在学校不仅是不用老师管,还是老师管理学生的帮手。
可如果你没有参透“不教育”的真谛,没有懂得“顺其自然”的奥妙,就盲目跟风,推行放养教育,并以“让孩子自由发展,保护孩子个性”为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茫然,推脱自己的不作为,那有一天你可要悲催喽。
03
先说说易中天吧, 易中天不止一次在接受访谈时直言不讳:我反对励志,反对培优,反对成功学,我的教育方法就是不教育。可是推行“不教育”的易教授,却有一位在世俗的眼光里教育的很成功的女儿。
他的女儿易海贝从小到大成绩优异,考入同济大学后连续五年获得一等奖学金,毕业时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后来与丈夫落户上海,如今已经是一位事业成功的女性。
莫非真的是好孩子都是天生的么,不然易教授“不教育”怎么就有如此出类拔萃的女儿呢?
让我们从一封只有十几个字的家信中,去好好理解易中天的教子经吧。
易中天的女儿小时候和很多孩子一样,一提上幼儿园就哭闹,赖在地上不肯起来。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家长都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物质利诱,武力解决,多少位母亲曾用承诺买东西的办法哄骗孩子,多少位父亲曾扛起儿女扔到幼儿园。
可易中天的做法是————放任女儿不去幼儿园!
“古人提倡无为而治,她不想上就不要上了,她喜欢听故事,你就讲故事教她道理”当时的易中天正在武汉求学,接到妻子来信诉说女儿不肯上幼儿园的苦恼,他这样回信。
于是在别的小朋友上幼儿园的年纪,易海贝在家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后来妈妈又想教孩子写字,可是易海贝就是没耐心学,妻子再次来信倾诉烦忧。
“宝贝,爸爸想你,给爸爸回信哦!”
易海贝收到了爸爸单独给自己写的信,马上要求妈妈教自己写字,要给爸爸回信。
“爸爸,想你,回家。”
这是易海贝给父亲写的第一封信,易中天就是用这种方式让女儿爱上了写字。
后来女儿会写的字越来越多,父子俩通信也就越来越长,易中天经常在信中给女儿讲从书中看到的好故事。在父亲的影响下,易海贝爱上了读书,经常嚷着让母亲给自己买书。
这就是易中天口中的“不教育”,这里的“不”不是“放任不教”,而是“不强教”,是化“教”于无形,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细无声”!
这样的“不教育”,顺应孩子天性,激发孩子求知欲,改“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索”,看似无为,实则无不为。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越高级、越至美,越是让人在无感的知觉下舒服的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
04
易中天的父亲一次在华师一附中(易中天的母校)接受访问时,还对易中天“不教育”的另一个内涵做了阐释。
他说孙女两三岁时,看到大人在桌前搞研究,也就不哭不闹,端把小凳子,学着大人的模样拿起纸笔写写画画。
他的几个子孙个个有所成就,谈起教子,他和儿子易中天说法一致。他说“我从来没有操心过孩子们的学习,也从来没有管教过他们,我热衷于搞学术研究,家里藏书丰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而然就乐学好学了。
易老以一个读书人的形象出现在易中天面前,易中天同样以一个读书人的形象出现在女儿面前。
易中天自幼酷爱读书,尤其爱读诸子百家经典,他的家中有几面墙的书。他曾抽出一本对女儿说:爸爸当年读过这本书,你妈妈也读过,爸爸就是靠谈论这本书让你妈妈爱上我的。
易海贝非常好奇,可是那本书还看不懂,易中天对她说:你把自己书柜里的书读完了,爸爸妈妈大书柜的书你就看懂了。易海贝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每天捧着书看个不停。
易中天还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写了不少书,65时还坚持闭关写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易中天中华史》的创作上。
女儿看到他时,他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写书。
易中天还说过一句很多老师都不爱听的话:好学生都不是教出来的,最好的学生是自己能够学习的学生,是慢慢熏陶出来的。
易家有“不教育”的传统,但他们的“不教育”,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放弃“言传”,重视“身教”,是先创设能熏陶孩子自主学习的环境,再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
顺其自然,说到底,是先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再有顺势而为的成长。
05
其实何止是读书学习呢,在任何方面任何领域有所造诣的人,无不是先有“自然”,后有“成长”的!
书法素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誉的王羲之,出身于书法世家,他的伯父、堂兄弟等家族里的许多人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他自小就是看着周围人练书法长大的。
“须关东大汉,铜琵琶,铁棹板”才能高唱的学士词,著名学士苏东坡,父亲弟弟名位唐宋八大家之列,“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一大家”,全家都是吟词著文的。
就连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伊雷娜·居里吧,也是从小就穿梭在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的瓶瓶罐罐之间啊!
墨子见染丝者,曾这样感叹: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五入为五色,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治国亦然!”墨子以精彩的譬喻道出了环境对人重要的影响。
时下顺其自然的教育很流行,但首先请你审视一下,你所创设的“自然”,带来的是“顺”的成长,还是“歪”的旁逸斜出。
在孩子成长的“自然”环境里, 父母的品德人格是土壤,父母的性情意志是阳光,家庭氛围是空气,家族传承、血脉遗产是水。
正直宽厚的土壤,和煦温柔的阳光,民主自由的空气,朴实良善的家风,自然能生长参天的树木,翠绿的兰草。
偏斜狭隘的土壤,急躁暴戾的阳光,专制强权的空气,懒散弛堕的家风,势必会滋长歪脖的小树、早枯的荒草。
在这个自然里,父母的学识是重要的,但不是必要的。
它像鲜花,学富五车、著作等身者如芍药牡丹,香气浓而芬芳,能早日让子女氤氲其间,发荣滋长;勤劳朴实、目不识丁者如深谷幽兰,香气淡而悠远,缓缓渗入子女鼻息、血脉,终会带来绽放。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最好的成长就是“顺其自然”的成长。但“不教”是化“教”于无形,“顺其自然”是先创设好的“自然”才有“顺势”的成长。
明白这样的真谛,提升自己,改良环境,你才能看到玉树临风,绿草染天涯。
这样的提升,这样的改良也许不是一朝一夕的,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每一代前进一小步,后代子孙就前进一大步!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欢迎来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