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的我们,充满憧憬与畅想的一个话题。中国人是不喜欢也是匮乏的,对未来的畅想。中国由于厚重的历史文化,文化的独特性,且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文化断代,所以我们的文化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它的历史牵绊要远远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大的多。
东西方文化对比,我们会发现。中国人比较喜欢回头看,各种穿越剧,穿回古代,各种盗墓剧,各种古装剧,清宫剧,宫斗剧。。。。。,中国人沉浸在过去辉煌或者关系争斗中。西方人尤其是好莱坞代表的美国娱乐文化,他们喜欢向前看。西方文化中的形而上的传统,注重思辨抽象,西方文化中的忧患意识更强烈一些。西方的科幻电影,其实就是对未来的畅想或者忧虑的表现,而这里面对未来的忧虑占据主流。
人类越发展,对未来的掌控能力越强,但同时人类附着的整个地球越脆弱。在人类行为的影响下,地球的自愈能力越来越弱。人类越发展,二律背反越明显。
所以谈二十年后的我们,充满了太多的未知。魏老师的文章带有浓厚的知识分子的遐想成分。富超的文章,晓丽师姐评价,真敢想。
我时常在想,等我老了,回到我生我养我的地方,盖几间房屋,房屋空地栽一小片竹林,几畦菜地,一两条土狗,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四处觅食。。。。。。这个想法和媳妇说过,立马遭到了否决,看来是实行不了了。
二十年之后的我们,已接近退休的年龄了吧。我们还会聚在一起吗?或许师兄师姐正在南明的某一所学校里,逍遥自得,时不时的出山,给南明的年轻人指点一下文字,学校的旁边应该有另一条夹溪江吧,不远处也应该有另一座黄山吧,小小犇犇或许也在时不时的或攀岩或练着跆拳道。
富超在哪呢?桃李满天下的王老师,还在安静的读着书,带着徒弟,领读着一本本经典。这个时候,富超早已成为文本解读领域的专家,他的课或者讲座总是座无虚席。
我呢?我不知道。那个时候,我已经接近退休了。南明的传统是,老人不要挡年强人的道路。这个时候的我,继续深耕在哲学领域,直到这个时候,学园惑为边的境界还是没有达到,做了几十年的知识的搬运工,仍旧走着这条道路上,苦苦的追寻着存在的意义。
我们相约每年要聚一次,每次聚一周的时间,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传统。我们在一起还是有各种争执,建文师兄还是批评我,浓厚的县中思维,到老都没有变。晓丽师姐还是那么的感性,分析问题仍旧是一针见血。富超还是那么的冷幽默,我继续喝着我的3点8度。
我们在一起一直讨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从我们当初离开舒适区,去迎接未来的挑战的时候,我们就在追寻,就在讨论。经历二十年,我们的指间渡仍然继续着,在我们的带动下,南明越来越多的自组织的“指间渡”在出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栏,在思考和书写着我们的所思所想。指间渡是我们存在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我们不断的追寻着。。。。。
二十年后,南明所走的路,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整个教育行业的共识,并在实践中全部铺展开来。作为教育行业的先行者,南明一路走来,筚路蓝缕。尺码相同的南明人,在面对教育的现实的同时,忠于南明人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南明人的坚持下,南明教育不断的开枝散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中国教育行业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