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成功人士学精时力课·第3.1讲学习日志】
这是2019年3月18日“崔律精时力 之 成功人士精时力”系列课 第3.1讲(晨间能量一小时)的学习日志。
<学习日志>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想象一下,你每天是否能有固定的一个小时的‘自我时间’,用来提升一整天的幸福感,提高工作效率,使自己更有创造力。
A1:大部分的日子里,我早晨6点到8点、晚上6点到10点都是自我时间。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晚上看书、思考。偶尔会与日语语伴语言交换一小时。这样的独处时间让我感觉舒服、自在、充实、满足。
然而最近貌似事情比较多,感觉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在晚上或者周末读一本书了,尤其是纸质书。特别想念那样的生活。
A2:在写完本学习日志后,查看自己过去一周的日清单和时间记录,分析自己的晚上和周末都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幸福感和满足感下降,压力倍增。然后想办法去改善。
对我们来说,睁开眼就要面对压力,因为有无穷无尽的待办事项需要完成,我们会立刻开始行动,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回复隔了一夜的邮件,回复社交媒体上的消息,着手解决日程表上的第一件事。
A1:度过早晨的2小时之后,快速步行到办公室(快的话19分钟,慢的话23、24分钟)。打开电脑,利用电脑开机的时间去泡杯速溶咖啡,然后查看及处理邮件,查看及回复微信信息,整理短信、文件等,maybe会调整下日清单,然后就开始做日清单上的任务。
分析:乍一看,感觉跟作者的原文非常类似。都要回复邮件、回复社交媒体的信息、着手解决XX上的第一件事。
然而仔细看,会发现,作者的原文是“睁开眼就要面对压力”,而我这个是经过了早晨的自我时间后到达办公室发生的,相比来说,早晨的滋养身心已经给了自己一定的能量去面对压力。此外,作者的原文是“着手解决日程表上的第一件事”,而我的是“日清单的第一件事”,两者也不同,日程表是硬时间,是跟别人或组织约定好的、必须去做的任务,而日清单的范围更广,既包括硬时间,又包括软时间所对应的软任务,更灵活。
那么为什么我会在看到这段话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呢?一方面是因为我看书、看文章喜欢跳着看,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一些词汇,没有看到全貌。这是读书方法的范围。感觉自己需要更仔细一些,放慢速度去看,给自己留有思考时间,充分理解后再继续看后面的。另一方面,我感觉是心理原因,最近一直感觉到压力,尤其是今天,本来脑袋发昏,上午听课后说是小睡15分钟,然而发现难受的厉害,直接继续睡了1个多小时。起来后决定不去办公室了,在家处理些事情,让自己稍微放松下(原计划是周三在家休息的,因为周一周二可以处理完大部分工作的事情,周四要外出开会,周五跟学生约了毕设讨论。)。加上今天是自己的生日,昨晚没约到一起吃饭的小伙伴们,所以感觉更有理由放松下了。然而,各种信息、各种事情需要处理,在家里的负罪感不断上升,即使头疼难受,还是硬撑着去了办公室。一路上想的都是要发一条朋友圈,写写“生日blue”,后来感觉这样写太负面了……
好在今天本来要做的事情是常规+事物型工作任务居多,不太用脑,否则感觉自己想硬撑也撑不下来。
(办公室门锁突然坏掉,一个同事被锁在办公室,我和另一个同事被关在外面进不去。趁着维修师傅维修的时候,编辑并发了朋友圈,最近两天连发朋友圈,难道是打算复活朋友圈吗?收到很多点赞和祝生日快乐的信息,一边感觉无动于衷,一边又感觉有些感动,自己并非没有人关心。反正有些复杂。)
我的学习日志已经彻底跑题了~~~感觉自己已经不知道咋写了。
2.我过去的做法:
早晨6:00起床后,洗漱,喝温水+开wifi和电脑→晨间5分钟微运动→开启早餐机→晨间复盘→懒人早餐及收拾→6:50 1.5倍速回听昨日微课→7:10 学习今日微课→12分钟微睡眠→换衣服→8:00 出门,步行上班。
3.改善我的晨间能量1小时:
不知道。
4.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无
5.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