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涛
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很多人知道山涛,大概是从嵇康写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知道的。其实那时嵇康也并不是真的要与他绝交,只是借此表明不出仕的决心。嵇康临死前把自己唯一的儿子嵇绍托付给山涛,“巨源在,汝不孤矣。”当然,山涛也没有辜负嵇康的托付,把嵇绍培养成了一个出仕型人才。
山涛喜好《老》《庄》,但是内心一直有出仕之心。山涛做官之前,家徒四壁,山涛妻子韩氏没有一句怨言,山涛说“以后我一定会位列三公的,只是不知你能不能做得来三公夫人呢?”山涛的“隐”,是为了更好的“出”,古代当政者有寻求隐士做官的癖好。不过,古代大多数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济世报国。所以,山涛这样也无可厚非。
山涛和嵇康、阮籍最为要好,一见如故,常常整夜在一起喝酒畅谈。山涛妻子韩氏觉得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寻常的友情,就十分好奇。有一天嵇康和阮籍又来找山涛,到了晚上依旧喝酒畅谈。韩氏就在自家的墙上凿了个洞看他们,看的入神,不觉间竟然看了一夜。
山涛四十岁才出来做官,做的是曹爽的官。没几年,曹爽和司马懿争权到了白热化阶段。山涛就辞官归隐避嫌。果然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到高平陵扫墓,发动了政变,夺取了政治控制权。等司马氏掌权已成定局,山涛才又重新出山。山涛的从祖姑山氏是司马懿夫人张春华的母亲,所以有着这层关系,山涛可以直接见到司马师,司马师问山涛,“吕望欲仕邪?”。从此,山涛从小官做起,最后一路做到司徒,位列三公。实现了当初的诺言,韩氏成了三公夫人。
山涛是一个很自律的人,饮酒从来不超过八斗,与嵇康阮籍的饮酒必大醉不同。山涛是个好官,善于选贤任能,推荐了很多优秀人才给朝廷。生活节俭,为官清廉,据说后来辞官后,生活依旧困顿,司马炎令朝廷供奉其一日三餐。死后,宅子过小也不够子孙居住,司马炎下令给山涛家另修了宅子。
山涛,是个好人,好官。但作为竹林七贤只是他的一个爱好,玄学也不是他的唯一,放浪形骸是他的向往。一个自律清廉的好官,一个不合格的竹林七贤。
向秀
(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zhì)人。喜好《老》《庄》,一次在乡里讲学的时候,与山涛相识,他关于《庄子》的见解,山涛深以为然。在山涛的引荐下,认识了嵇康阮籍等,共同在竹林饮酒畅谈。
虽然与山涛相识在先,但向秀最要好的确是嵇康。经常和嵇康在一起谈论玄学,在嵇康家后院打铁。嵇康掌锤,向秀鼓风,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个澡,好不快活。吕安也经常过来,三人一起打铁,喝酒。向秀也常常去吕安的院子里去帮他种菜。
可是好景不长。景元四年,嵇康和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向秀在大悲大痛之后,无奈选择了妥协,去了洛阳,任散骑侍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虽然在做官,但是关于政事未曾进一言,和阮籍一样。关于向秀的妥协,我想嵇康上天有灵的话,也不会怪他的。
后来,向秀有次路过他们旧时的居所,往日种种不禁涌上心头,情难自禁写了篇《思旧赋》,让人看了不禁泪目,为后世所传诵。
刘伶
(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容貌丑陋,身高不足一米五。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往,对人情世故漠不关心。但与嵇康、阮籍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刘伶嗜酒如命,已经到了“病酒”的地步,比嵇康阮籍更离不开酒。他常常乘坐一辆鹿车,带了一壶酒,后面跟着个仆人拿着铁锨。他告诉仆人,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吧。
刘伶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晋朝建立后,向他问政。他提倡无为而治。同辈的人一个个都高升了,只有他因为无所作为而罢官。
266年,朝廷派特使再次请刘伶入朝为官。刘伶听说特使已经快到村口了,赶紧把自己灌醉,脱光衣服,朝村口跑去。特使一看,这明明就是个疯子嘛,就作罢了。
刘伶因为喝醉酒爱裸奔,被一些人讥讽。刘伶就说,天地是我的衣服,房屋是我的裤衩,你到我裤衩里来做什么?
刘伶有一次酒瘾犯了,让妻子准备酒。妻子把酒倒了,酒具也摔了,说,你这样一直喝酒,不是养生之道,会把身体喝坏的。刘伶说,我自己控制不了,我只有向鬼神祷告、发誓才可以戒酒。妻子就给他准备了祭祀用的酒肉,他就边喝边吃,说,“天生我刘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斛,五斗消酒病。妇人之言辞,千万不能听。”又喝的酩酊大醉。
阮咸
(约222年—278年),字仲容, 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南)人,阮籍的侄子。阮籍在二十到三十岁的时候,隐居在家乡,与阮咸一起纵酒畅谈。阮咸精通音律,竹林七贤中最精通音律的要数嵇康,排名第二的就是阮咸了。 荀勖 每次和阮咸讨论音律,自以为远不如他,就把他调出朝廷任始平太守 。
阮咸是一个宅男,不爱交游。常常与朋友在家中喝酒,他喝酒不用杯子,喜欢用大盆盛酒。有时猪也来凑过来喝酒,阮咸也不嫌弃,索性就也趴在盆子上,与猪共饮。
阮咸和他叔叔一样也是蔑视礼法之人,母亲去世,在居丧期间,与姑母的婢女私通。姑母回夫家时,把婢女带走了。当时阮咸正在与朋友饮酒,得知此事,赶紧向朋友借了毛驴,去追赶姑母。最后,和婢女同乘一头毛驴回来了。
王戎
(234年─305年),字濬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 阮籍曾经与王戎的父亲王浑同为尚书郎 ,因此认识了王戎,他们经常在一起喝酒畅谈。他们经常去洛阳城外的小酒馆喝酒,老板娘很美,阮籍喝醉了就睡在老板娘旁边。王戎见识了阮籍的放浪形骸,曾经以为自己会成为阮籍那样蔑视礼教之人。可事实证明有些事情,是改变不了的。
王戎在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王戎是个合格的官员,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就,但是各种政务处理的很妥当。王戎对于朝局走向的把控以及识人方面很有出色,应变能力很强,不然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在各方势力夹杂之下,能够苟全性命已是不易,要步步高升更是万难。
王戎魏晋时期有名的孝子,虽然在居丧期间,逾越礼制,饮酒食肉。但形容憔悴,身体虚弱,连起身都要用拐杖撑着身子才能起来。
好了,下面要爆一爆王戎的黑料了。
《世说新语》里俭啬篇一共有九篇,其中四篇都是写王戎。
其一,王戎田园遍及诸州,敛财无数。常常夜里和夫人持象牙筹计算财产,彻夜不眠。
其二,家中有棵很好的李子树,王戎准备把李子都拿去卖。但是又怕别人把李子核种下。就想了个办法,把所有李子核都去掉之后再卖,为世人所讥。
其三,王戎之女出嫁的时候,向王戎借了数万钱,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回来省亲时,王戎就神色不悦。直到女儿还了钱之后,王戎才重新露出笑容。
其三,王戎的侄子成亲的时候,别人都是送厚礼或者华贵的服饰,王戎只是送了一件单衣,并且在婚礼结束后又要了回来。
以上种种,有人说王戎这样做只是乱世之中躲避祸乱的“自晦”之举。我不是王戎,遂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