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号,在喜马拉雅上买了奇葩天团推出《好好说话》,花了198块大洋。这个周一(6月20号),朋友问我听得怎么样,才意识到已经好几天没有听了。打开喜马拉雅查看收听记录,发现上一次听的是6月10号发布的《【辩论】如何对付「你行你上」?—我呸!》,一晃已经十几天过去了。没有好好学习,我想肯是我当时记账出问题了。
当时购买的时候,随手在挖财里面记了一笔支出。
而实际上,对于这种长周期的学习培训类,可以采用重复记账的方式,让自己看到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财富投入,增强学习的动力。所以我调整了一下记账方式:
- 新增一个虚拟账户“喜马拉雅-好好说话”
- 把钱从原来账户转入这个虚拟账户
- 然后在虚拟账户中新增一笔重复支出。(《好好说话》是每个工作日更新,所以选择工作日支出就可以了,截止时间就是2017-06-04,总体260期)
最后账单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这样每天记账的时候就能看到当天的这笔支付,提醒自己该去听音频,好好学习了。
这种记账方法在个人身上很少见,它来自哪里呢?其实是几年前学习企业财报时,我掌握的一种方法。
企业记账之折旧
百度百科是这么定义折旧的: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应计折旧额是指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产业革命)以前,会计上几乎没有折旧概念,此后,由于大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铁路的发展和股份公司的出现,使人们产生了长期资产的概念,并要求区分“资本”和“收益”,因此而确立了折旧费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费用。折旧概念的产生即是企业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的重要标志,其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以及体现这一制度要求的配比原则。按照配比原则,固定资产的成本不仅仅是为取得当期收入而发生的成本,也是为取得以后各项收入而发生的成本,即固定资产成本是为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自然与收入相配比。
非常学术,看的头晕,实际上这个概念很简单。对于企业而言,难免要购买一些固定资产,比如员工的电脑或者生产用到的一些专业设备、仪器。假设一台设备一百万元,怎么记录支出呢?很显然,这台仪器不可能只使用1年就报废,所以仅仅计入当年支出,会让当年的支出相对很大,而后的支出又相对很少,这样企业的利润波动性就比较高。
因此在会计记账制度中引入了“折旧”的概念,我们假设这些单价比较高、使用期间比较长的资产会逐渐损耗直到没有使用价值。这个损耗的过程就是折旧,折旧的价值对应的就是折旧费用。
假设这台价值一百万的设备折旧期为十年,那么就意味着这家企业每年为这台机器投入了十万元。
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年报,所以折旧周期都是以年做单位,对于个人而言,可以视情况随意而定,上面那个《好好说话》节目是每个工作日更新,一年260期,所以折旧周期就是每个工作日;如果你报了瑜伽班的年卡,计划每周至少去一次,为了激励自己,可以把折旧周期设为周。
折旧对个人的意义
这几年,我用折旧的方式记了很多账目,发现折旧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除了能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外,也能提醒自己珍惜眼前物。比如我正在敲这篇文章的mac笔记本。
它是14年9月份买的,当时总价8420,我预计能用4年,最后决定这么记账——首付款148,以后每个月176。
1481+17647=8420
最后的账单就是这样了:
除了这台笔记本,我的眼镜、手机及配件也采用这样的方式,每个月看到这比支出,它会提醒我,这些物品在一步步的损耗,所以我要珍惜它们,努力地发挥它们价值,同时要定期维护它们,使得它们可以伴随我更久远的时光。
Panda
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