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把娃哄睡着。确切地说是看着她自己在床上翻睡着。从揉眼睛要睡到最终睡着,在床上翻来覆去快一个小时。晚上睡前更是如此,入睡困难。
突然我意识到她这是自我安抚能力不够,想了想,好像是我没有给她发展和锻炼自我安抚能力的机会。每天晚上睡觉,我都是希望她尽快睡着从而我可以解放,很多时候都是主动喂她吃奶让她睡觉。很难有耐心由着她自己在床上翻睡着。
马上她就要一岁了,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一言不合就发脾气哭闹,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她已经不是满足于吃吃喝喝睡睡的小朋友了,对应阶段的学习也要跟上。
我不知道是不是就我们这代做母亲的特别容易焦虑,孩子的喂养,早教,亲子关系,育儿知识的学习,个人的成长等等,有太多太多东西需要去学习去提升。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文中说,表面上我们在养育孩子,其实我们在养育自己。
我们经常带着遗憾谈论自己原生家庭的遭遇,这种遗憾有时会演变为我们生育的动力,希望在孩子身上修正自己不堪回首的童年。
养育中出现“目的颤抖”,根源是“太想把孩子养育好”,而“太想把孩子养育好”是“太想把自己养育好”的对外投射。
没错了,这妥妥说的就是我了,在此之前我也意识到自己是把孩子当成幼年有缺失的自己来养育,从而自己疗愈自己。
另外,昨天曾奇峰的专栏更新了课程,内容也跟亲子关系密切相关,在此分享其中两条:
1.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
2.对孩子的信任是健康的冒险。信任是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总而言之,养孩子就是一条终极修行之路,首先要打基础(理论知识➕自我觉知),接着是实践(亲子关系日常试炼总结➕更新),最后是检验成果。
情况好的话,完成了父母的自我疗愈➕人格淬炼,随便养出了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
心法永远大于技法。但在没有练成以心法之前,技法也必须有。不说了,我去练基本功了。从《正面管教》这本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