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到简书作者傻狍子写的文章《我所亲历的穷学生思维》。其中,作者写到一种思维“用时间换钱,不懂得用钱换时间”。很巧,这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作者在文章里回顾了自己大学时,怎么花时间做了一些报酬低的工作,我也就势回忆了一下我自己的经历,作了一些感想。
我是大三设计类专业在读,坐标魔都。我在大一的时候第一次做兼职。当时是周末恰好有时间,去给某学姐的公司做了两天客服。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打电话与客户沟通。
当时还是很兴奋的。大一的小孩子,第一次坐在高档写字楼的顶层落地玻璃窗前,煞有介事挂着一个临时工牌,分分钟就开始幻想自己以后被人叫作总监的雄浑画面。完事儿了我还拍照发了朋友圈。结果收到一条意料之外的评论:小姑娘,今后工作的时间多的是呢,好好把握时间,学一门外语,学点别的本领,这种意义是你一天赚一百带不来的。评论的是我的一个姐姐,长我两岁。小时候我们常常一起玩,然后渐行渐远。
我当时,一方面因为被说教而有点难过,另一方面又有点不屑,我想我只是刚好有空才来,又不是放弃学业了。
现在回想起来,这位姐姐突然给我这个许久没有联系过的“妹妹”这样的忠告,多半也是因为自己有所感吧,可是当时的我大条地忽略了。
然后我就亲自尝到了教训,而且是在一年之后。
大二开始我每周固定做兼职。先是在超级市场做导购,其实就是戴着扩音喇叭叫卖。一天工资120。做了一个周末就不想继续了。来回耽误时间不说,每天工作完都是极度疲倦的扑街状态,回到学校连翻书的力气都没有。白天如果碰到难搞的客人,一天都没有好心情。咬牙干完了一个月,感觉自己从此都不想逛超市。
大二的暑假,我原本的计划是利用假期好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毕竟开学后就大三了。但是我很“幸运”地找到了两份兼职。在艺术展会做讲解,以及在科技公司做文员。那个假期赚了不少钱,当然,代价是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大三后,我一看课表比较空余,在室友的鼓动下,一起到了猎头公司做兼职。那会儿学习节奏快了不少,我开始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可是我心里不愿意舍弃这份不算太累却有着可观报酬的工作。这份兼职一直持续到今年三月份结束。我突然看到身边的一些同学,已经开始在很知名的品牌实习。而我呢,打了这么多杂七杂八的工,倒是给自己的衣柜鞋柜丰富了不少,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长进堪忧。
我意识到,过去的一年多,我一直都在用宝贵的时间换钱。都说大学四年是黄金的四年,因为这是大部分人最后一次在一个美好环境里接受系统的教育。可惜,人就是不愿意在该学习的时候安分地学习。那时每次领工资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挺厉害,在别人的赞叹中更觉得好像已经一只脚提前踏进了社会。罢特,我真的有什么本领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吗?
现在想想,做兼职本来没什么不对,的确锻炼了自己,还得了不少报酬。但是,在我清楚了今后是要往我学的设计这一块发展的话,我的首要任务还是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之所以肯花时间去打工,很大的原因还是觉得自己时间还很多,可是忽略了这些时间原本可以产生更高的价值啊。举个例子,假如我每周用两天的时间学好PS,两个月下来,做一些基本的平面设计已经完全OK。况且很多公司招收平面设计的实习生还不要求坐班,完成的东西还可以加入到自己的作品集。这么一算,真的非常“合算”啊。
我们总是把目光聚焦在眼前的一些利益,比如我去打工,这个月就能拿到工资。而静下心去学习一个技能,花的时间多不说,在还没有学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是看不到直观的收益的。这导致了我一次又一次选择了前者,错过了太多让自己“升级换代”的机会。
过去的时间已经没办法挽回,好在我已经清楚地知道了,我不要再做用时间换钱的人,我要用钱换时间。
我辞掉兼职后,和朋友开玩笑说,短期内是无法实现成为大款的愿望了。的确,没了额外收入,不能随心所欲地买买买了。好在,漂亮衣服永远是常在常新的,而我决定要抓住的,是呼啸而过的青春年华,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