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权宜之计
【拼音】
quán yí zhī jì
【释义】
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出处】
《后汉书·王允传》:“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解释:(王允认为大患已除,天下太平)做事就不因时因事而采取变通办法,所以好多部下对他逐渐疏远了。
【近义词】
缓兵之计 权宜之策
【反义词】
百年大计 长久之计
【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事情。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诸侯割据。朝廷上爆发十常侍之乱,西凉军阀董卓借口保卫皇权,趁机带兵进入洛阳,平息了十常侍之乱。为了树立威望,董卓决定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汉献帝,并自封为丞相,挟持天子以令诸侯。
在大臣丁原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吕布,此人精通武艺,勇武过人。董卓写信于吕布,愿意收其为义子,二人共享荣华富贵。于是吕布便杀死丁原,投靠董卓,并成为董卓义子。董卓父子二人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臣和百姓,弄得民怨沸腾。
司徒王允见董卓祸害日深,曾几次秘密召集几个大臣商议诛杀董卓。但是对于吕布颇为忌惮,决定用计策动吕布来杀死董卓。王允有一个女儿名叫貂蝉,貂蝉生得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吕布和董卓二人皆是好色之徒,于是王允决定用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二人关系。
王允先是将貂蝉许配给吕布为妾,随后又将貂蝉送于董卓。被吕布发现后,吕布十分气恼,王允又从中添油加醋,吕布决定刺杀董卓。
公元192年4月,汉献帝久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命令吕布等带领卫队护卫。这时候,王允设下的伏兵,突然朝董卓冲杀过去,董卓从马车上掼下来,大声疾呼:“吕布在哪里?”吕布怒喝一声:“皇上下令诛杀你这个逆贼!”喊声刚落,一戟将董卓刺死了 。
董卓被杀死后,王允认为大患已除,天下太平,做事就不因时因事而采取变通办法(原文是不循权宜之计),所以好多部下对他逐渐疏远了。不久,董卓的旧部郭汜、李傕攻入长安(这时汉献帝已西迁长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后来,郭汜、李傕又争权夺利,互相火并起来,关中地区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
后来,人们引用权宜之计这个成语,来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
【造句举例】
科技兴国是基本国策而不是权宜之计,科技发展应高瞻远瞩而不是临渴掘井,应该以一个民族的清醒对待科技竞争,以忧患意识激发民族在科技上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行为,以科学精神熔铸民族文化特质。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这都是权宜之计,士兵们知道上当后也会不再相信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