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黄
为什么对三黄五帝感兴趣?可能主要是因为三黄五帝是些有特异功能的人吧,我一向对特异功能感兴趣!
在这个网络时代,你想要了解什么知识,问度娘好啦,所以大家读书的动力越来越孱弱。度娘也没什么不好,方便快捷,唯一的不好,杜娘分析得也许不如人脑分析的智能,它可以将一个事物一个事物罗列出来,却不能将事物的内在联系一一说明,所以有时候还是要费些脑子,自己去思考一下。我曾因参观了二帝陵,突然好奇心爆棚,网上搜了一番,又搬出了《史记》,将第一卷的五帝本纪细细读来,还作了详细的笔记,后来又在寻找仓颉的故事时,再次将《史记》第一卷读了一遍。不过,惭愧的是,至今我仍只读了这第一章。
离题旁白完毕,回到正题,还说三黄五帝。
先说三黄:三皇是哪三位,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燧人、伏羲、神农,这里排除了女娲和皇帝,因为女娲与伏羲即是兄妹又是夫妻,一般认为二人选其一,而皇帝则列在五帝之首,所以不算在三皇里。
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燧人氏,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燧人出生于商丘,为华胥氏之夫、伏羲与女娲的父亲。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那时的人,吃的是动物的生肉或生的植物根茎或叶片,穿的是兽皮或用植物编织的物件。用石块等作武器,抵挡野兽的侵袭。因为生食,容易受到疾病伤害,人的寿命极短。那个时代,由于动物尸体中之磷的燃烧,裸露的煤炭因地表压力引起的自燃,森林在极端干燥下因吸收太阳热量而引起的大面积燃烧,原始人类经常可以看到火光,有时可以见到连续不断的森林大火。但那时的人却不认识火,视为怪物,绕火而行,避火而居。燧人氏有超越常人的行为,别人绕火而行,他却哪里有火便向哪里去;别人避火而居,他却经常在有火的地方居住;别人捡到被火烧死的小动物总是随手扔掉,他发现被火烧死的小动物总是撕些肉放入口中细细品尝。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比较勇敢的,通过长时间体验,燧人发现了火的妙用:在寒冷的时候,人靠近火堆或在太阳光下,身体比较舒服。吃被火烧熟的动物肉,比生食动物肉少了一股难闻的腥味,且口感较好、胃觉舒服。于是,他号召周围的人把捕获的动物或采摘的植物根茎放在火上烤着吃,使人类慢慢克服了生食的习惯。他带领周围的人在寒冷的时候靠近有火的地方或晒太阳,使人类找到了抵御寒冷的办法。但是,再大的森林大火总有熄灭的时候,燧人开始了艰难地人工取火方法的探索,经过千百次试验,终于找到了钻木取火与点石击火两种方法,使中华民族的先人掌握了用火与取火技术,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尊为"三皇"之首,奉为"火祖"。
虽然传说中燧人有异于常人之处,但纵观传说,燧人长得还比较正常,不像伏羲长得那么奇特。
伏羲氏:传说上古时代,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如果这样真能怀孕,咱们国家的人口大计不知将是何状况),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
伏羲先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陈地。他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伏羲仰观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闪,看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又观察飞鸟走兽,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用于捕鱼打猎。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
在长相奇特在这点上,神农氏与伏羲氏相似点颇多,拒说神农氏牛身人面,可能古人认为长相奇特的人就会有奇异的本领,所以凡有奇异本领的人就时不时有奇异的长相。而神农氏的奇异本领主要在农业和医药。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神农氏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的稻、黍、稷、麦、菽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神农氏教民种五谷后,并不单单靠天而收,还教民打井汲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才真正形成了农业。在尝五谷的同时,神农还发现有些草可以治病,也许他老人家尝着尝着,治好了自己的类风湿也未可知。反正,白天,他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生起篝火,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这些记录就是《神农本草经》,因为这本书,神农也成了中医中药的鼻祖。
二、五帝
《史记》中所记五帝为:黄帝、颛顼、喾、尧、舜。五帝之间的关系细究起来也有些意思。其实《史记》第一章,说白了就是黄帝的家庭成员史,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喾是黄帝的重孙,尧是黄帝的四世孙,舜是皇帝的九世孙,一脉相传的帝王之家。就像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我觉得那种未卜先知的预示充满着神奇的力量。五帝的传记里,吸引我的也是这些神奇所在: 比如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喾则“生而神灵,自言其名。” 这样的特异功能是我所不能深入了解的,未知的领域则更加具有吸引力,所以我念念不忘。
先说说黄帝吧,排在第一帝位,自然有点本领才行。黄帝本姓公孙。生长于姬水(古姬水在今河南新郑,咱河南人可以傲骄一下)黄帝之滨,故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轩辕丘),故号轩辕氏。少典之子(少典:一说是部族名,一说是人名)。以土德王,土色黄,故称黄帝。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意思是说:黄帝生下来就神奇灵异,在襁褓中就会说话,幼小时伶俐懂礼,稍大纯朴敏慧,成年后睿智练达。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打败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看他的功绩如下:
数学:隶首作数,定度量衡之制。
军队:风后衍握奇图,始制阵法。
音乐:伶伦取谷之竹以作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养蚕以丝制衣服。
医药: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
文字:仓颉始制文字,具六书之法。
铸鼎:在荆山(在今天河南三门峡灵宝)铸鼎,分华夏为九州
其他:舟车、弓矢、房屋等之发明。
这个部族首领还真是名符其实滴,几千年前老祖先创造的东西,至今我们仍在享受便利,实该感念祖先恩德啊。我还有一个兴致,说到黄帝的妃子。正妃名嫘祖,她教人民养蚕缧丝,织出丝绸做衣裳,故有“先蚕”的称号。次妃之一嫫母,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敬重。黄帝还说了“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看看,先古的祖先,都教男人们重德轻色,几千年来却是没什么成效啊。据说,这个嫫母发明了镜子。你没有看错,是镜子,丑陋的人喜欢看镜子,是何道理?难道美女没有危机感,所以用不着镜子么?唉,这世道,也是没谁了。
颛顼是咱濮阳人,更可以骄傲呼号了。话说颛顼的母亲女枢一次梦见一条直贯日月的长虹飞入腹中,由此怀孕而生颛顼,颛顼生下时头戴干戈,并有"圣德"字样,如此奇特的出生方式,我有些不敢相信啊。他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意思是说:颛顼帝文静渊深而有智谋,明白通达而知事理,无论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无论是大山大河还是小山小河之神,凡是日月所能照临的地方,没有不服从他,归附他的。颛顼与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喾号高辛,他“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意思是说:帝喾生下来就神奇灵异,自己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他的恩德不偏不倚,宛如水灌溉土地一样,遍及天下,凡日月所临,风雨所有的地方,没有不来归顺的。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帝喾时代可谓上古时期的太平盛世。
尧号陶唐,他“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说他的仁德像天,他的智慧像神,人们追随他如同追随太阳,期待他如同渴望祥云。其实,我看了半天,他最大的功绩是首开禅让制,设立诽谤木、敢谏鼓 。虽不像前面三帝威武,也算开明帝君。
舜名重华,号有虞。他“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说他二十岁时以孝顺闻名于世,三十岁得到重用,五十岁代理天子政,六十一岁才登上帝位。这位帝似是苦命了些,但是对他的功绩描写得很细,连同家事也一并写了进去,足够证明了帝之德行高尚。
学圣学典是个技术活,难度颇大,急出满头大汗也还搅得是混水。但学一次,自然有一次的收获。所以,就算我不能读得很透彻,也带着敬畏之心细细读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