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雒宏军
校长在工作中,大凡都会遇到教师不支持的情况。原上海北郊学校校长郑杰就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他准备在任职学校进行一次分配制度和工资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在工资和福利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绩效工资,为了避免教师引起误解,学校还准备每年多投入70万用于这项改革,可以保证80%的教师受益。郑杰事先已经估计到了这件事情的艰难性,特意组织教师分组进行了讨论,结果大多数人反对,即反对从基础工资中拿出一部分再作分配,反对实行这样的绩效工资。郑杰深刻反思了这件事情,认为:“每个人对生命和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当大多数人反对改革时,我是不能把自己的幸福观强加给任何人的。因此,尊重公意。”郑杰校长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启发。
有了好想法,好思路,教师却不支持,这让校长很苦恼,应该怎么办?首先需要的就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也许我们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校发展,为了学校的长远利益,为了给教师创造更公平、合理的环境,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却得不到教师的支持,心中委屈,伤透了心,越到这个时候就越要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急躁行事,将大多数教师反对的制度付诸于行动,将自己的观念、想法强加给教师,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师和管理层的对立,这项制度最终也很难完全落实。尤其是那些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一定要征得教师的同意,如果征求了意见,教师不同意,那就先缓一缓,不能强制推行,这时就需要校长保持良好的心态,要表现出极高的修养,不去破坏民主的原则,不干失去民意的事情。
接下来就需要好好反思,教师为什么不支持?是制度的方向性有问题,不符合学校长远利益;是侵犯了教师的利益,教师用反对来表达维权的意愿;还是学校没有解释清楚,造成了教师的误解?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如果一项新制度不利于学校发展,特别是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这样的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教师反对,我们可以及时修正,防止出现工作失误。改革总会伤害一些人的利益,制度本身对人也有约束性,一些新举措遭到反对很正常,可是如果侵犯了多数教师的利益,多数教师都不支持,这样的制度也有重新审视的需要,可能有些条款需要改进,要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争取大家的支持。更多时候,教师对校长工作不支持,是因为管理信息传递误差,校长的想法,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诠释和说明,或者在传递的过程中失真,结果造成教师误解。这时,校长就需要和教师更多的沟通交流,相互传递信息,交换彼此想法,以取得教师认同和支持。
最后的问题是教师不支持,校长如何收场?反思之后,还需要决定怎么办,要有下一步的行动。开诚布公,这是成本最低,收效最好的办法。我们需要坦然面对教师,如果是多数教师的决定,我们尊重教师选择;如果教师的意见有道理,当然应该积极吸纳,并在以后工作中加以改进;如果教师的考虑更多的关注了自己的利益,没有考虑到学校发展和其他人的利益,就需要再讲道理,再做工作,统一认识,付诸行动。校长的想法、意见、建议可以完全告诉教师,尤其是有人不支持的时候,真诚面对,坦诚相待,让教师了解自己的想法,了解学校的意图,这样的积极态度就能取得更多教师的支持。
校长在管理中应该意识到,“不支持”也是一种资源,它提醒我们决策要慎重,意见要广听,施策要科学,管理要细致,才有好效果。
发表于2006年11月8日《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