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争夺控制权的较量
对于每个人来说,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也应明白,在这个世界中我们还需要遵守不是由我们制定的规则,并顺应别人的需求。那些掌控感强烈的人或许会抗拒任何人对他们的要求,拖延成了他们获得掌控感的一种反射式的反应,利用拖延来让自己获得掌控感可能是无意识的,也可能是有意识的,想想自己拖延的情形,是不是总是和一些规则在斗争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人们在拖延战斗中的行为吧。
(一)规则不废不立
在生活中,确实有一些规则让人心生厌烦,让人感受到压力和拘束,他人制定的规则或者自身的信条都像一股外加的力量,让你的自我掌控感受到挑战。你是否记得,小时候,你的妈妈要求你整理书桌或者去楼下倒垃圾时,你总是可以找到无数的理由拖延做这些事情。拖延了这些事情是否使你感到很开心?因为你只想按照自己的时刻表来做事情。
(二)弱势者的权力
当你意识到他人处于比你更权威的地位时,你便会感到压力和无助感。在权威领导压迫下的公司、学术界等等,你都可以看到下属通过拖延来对付他们的上司。延误递交的报告,延迟准备老板开会用的PPT,有时候朋友请你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却可以按时完成。拖延者可能会因为害怕被评判而拖延,他们担心自己的工作完成得不够出色。不过,也有一部分拖延者总是抱怨着老板给的任务十分荒谬:“这样做太荒谬了。”“我为什么要按照她的意思来。”这部分的拖延者是在为权力而战,拖延让你的上司显得不再那么有权势,你也在其中找到了一定的掌控感。
(三)让我清静点
拖延有时候是抵制他人侵犯的一种策略。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当你向他人借东西或他人向你请求帮助的时候,如果你或对方并不是十分愿意做这些事情,是不是总以“之后再说”作为借口暂时拒绝?当你不知道如何拒绝一个请求时,拖延成为了你说“不”的唯一方式。
(四)与时间竞赛
拖延有时候也会给人带来一种冒险的快感。有些拖延者将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享受着这种冒险的乐趣和风险,就像一个人走在悬崖边的窄路上,在掉下去之前,他想看看到底可以接近边缘到什么地步。如果最后事情还成功了,这部分人更是欣喜若狂,甚至会拍个熬夜通宵的照片发朋友圏,以示自己在最后一刻的高效,所以当你刷到这类朋友圈时,是真的为这种行为点赞吗?
(五)报复的滋味
如果你受到过某个人的伤害或背叛,你可以利用拖延来加以报复。比如,当你的上级批评了你的工作,你选择拖延任务让他受到老板的批评,虽然你也会再次挨骂,但能让你讨厌的人被骂,你也会享受到报复的快感。
(六)终极之战
这是一场与现实的斗争,有些人不愿意接受事情本来的面目,他们无法接受自己失去掌控他人的权利,无法容忍他人不会来帮助自己的事实,因此他们利用拖延逃避生活的现实。
11 为了独立而战
拖延的人常用行动来宣告:“我是一个拥有自主权的人,我会按照自己的选择行动,没有必要按照他人的要求来做事情。”本章所讲的拖延者不再以事情的成功或失败来衡量自身的价值,而是以个体的独立感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这里的拖延不仅仅是为了争夺控制感,也是为了自身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或许正是由于如此强大的动机,很多拖延者才会如此顽固地不愿意改变。如果你为了实现自我控制感而拖延,每一次小小的挫败都会让你觉得是做了某种妥协,那么在拖延的旋涡中,你会对每一个规则开战,小到鸡毛蒜皮的琐事,大到工作任务决策,你会感到深深的痛苦。如果有人告诉这一类的拖延者,他们应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得非常不耐烦,他们只会在自己觉得应该着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才开始做任务。
康妮在一家公司当销售员,小时候的她成绩非常优秀,她的生活完全被父母掌控着,父母为她规划好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为她制订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生规划,后来因上大学离开了父母控制,康妮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她挥霍着属于自己的自由时光,最后因成绩经常不及格而被学校劝退。直到多年之后,康妮才意识到,她的行为也许不是真正的独立,她在学业上的倦怠拖延是她对父母的一种反抗。
还有一部分人会在抉择和承诺中拖延,这似乎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和朋友约会还是公司职业选择,杰瑞米是一个做任何事情都要拖拉的人,他认为这样别人就无法弄清楚他的真正立场,比如在知道女孩对他感兴趣之前,他不会主动提出约会要求。很多事情,他迟迟不做出选择,他害怕一旦决定了,别人就会看穿他的立场。
对于很多拖延者来说,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通过拖延来掩盖自己的弱点,让别人无法知道他们的需要和依赖。而遇到权威的上级或者盛气凌人的同伴时,拖延者会过度夸大他人的力量,认为他们会控制自己的生活,从而引起拖延者利用拖延策略备战。
争战的根源
通过回忆你儿时的经历,你可能会了解到为什么很多拖延者把别人看成是控制欲很强的对手。很多拖延者都是在一个不鼓励自主探索的生活环境下成长的。童年时期他们被严加管束,他们的个人习惯也被严加干涉,不断的批评让他们丧失信心,太多的限制压制了他们的自发性和创造力,渐渐地,长大后他们企图自主独立时,便以一种难以调控的拖延行为表现出来了。
12 对亲近和疏远的恐惧
拖延可以保护一个人免受他人的评判,也可以让自己免于与他人的斗争,甚至还可以调节与他人的亲疏关系。而与他人维持舒适的社交距离,对一个人心理上的安全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不过心理舒适区因人而异,跟人太亲近或太疏远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人们会努力调节,把自己拉回心理舒适区,而拖延成了一部分人维护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种策略。
(一)对疏远的恐惧:我绝不独自行走
大多数人都喜欢拥有亲密关系,喜欢被人陪伴,喜欢得到他人的支持和肯定,这是一种来自于焦虑的内心需求。很多人因为缺乏安全感和自我完整感,认为自己无法独自在这个社会生存。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具备独立自主性,他们会如何运用拖延策略呢?
(二)需要帮助
这里的帮助并非只是让他人帮忙提些建议,而是请求对方提供一个框架或者观念,以便拖延者可以把它当作行动指南。书中提到大学生写论文的案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许多学生花费几个星期的时间为自己的论文收集资料,但却迟迟不动笔写论文,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从这些矛盾的观点中整理出自己的想法。他们对自己的想法不够确信,甚至还怀疑自己能否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在团队里觉得自己干劲十足,点子多多,但是一旦让他一个人完成一项任务时,他便毫无头绪,迟迟不能开始。
(三)努力成为第二
有的人甘愿居于副职,乐得其所,他们不愿成为一个领导者,而更愿意成为一个领导者的帮手,与周围建立友好的关系。此外,这部分人在离开第一个手把手教导他的老板或者第一个认真待他的恋人的时候,常常因为犹豫不决而拖延关系。对分离和疏远的恐惧阻碍了他们采取可能对自己最为有益的行动。
(四)S.O.S紧急呼救
有些拖延者喜欢自己给自己挖坑,然后期待有人可以跳出来拯救他们。拖延是一种好策略,让他们陷入可怜和绝望的境地。小时候拖着不写暑假作业和作文,耍小聪明的孩子总是能找到学霸抄作业或者让家长帮他们完成作业。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总是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拖沓,却一直不改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一直期待有人能把他们从这样的困境中解救出来。
(五)重温旧情
不管拖延对人们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它始终可以帮助拖延者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它可以缓和人们的孤独感,此时,拖延是一种能让人重温过去生活的策略。你的拖延导致你的家人总是无法早点吃饭,所以你的母亲一直责备你,这样的情形多了,竟会让一部分人沉迷于这样的温情中。
(六)忠实的伙伴
拖延有时会让你减少孤独感和被抛弃感,因为拖延让你的头脑中始终有一些未完成也无法放下的事情。虽然你可能深受其害,却不用担心失去这些事情。
恐惧亲近:关系太近让人不舒服
害怕亲近的人习惯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觉得周围的人会侵犯他们的私人领域,他们并不想与他人太过亲近,一旦有人触及他们心理舒适距离的边界,他们便焦虑不安,并马上采取撤退行动。拖延是他们的一种逃跑方法。
13 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
“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
“最后期限就在今天?”
“我就晚了15分钟,有必要这么生气吗?”
我想对于拖延者来说,这些话非常耳熟。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时间里,他们的时间观念与我们客观的“钟表时间”并不一致。爱因斯坦曾提出时间都是幻觉的观点,他认为过去、现在和未来全都是幻觉。大部分拖延者都喜欢这个概念,这样的时间观念可以让他们活在自己对时间的掌控感中。但不管拖延者如何看待时间,事实上,时间一直在流逝。
古希腊人认为时间有两个方面:钟表时间和沉浸时间。钟表时间即客观时间,是由钟表和日历来衡量的,比如电影会在8点开演,每年都有1月1号。客观时间可以预知但不可更改。此外,每个人对时间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觉,也就是主观时间。当我们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里时,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比如流逝的假期和愉快的约会时间。主观时间的一个变体是“事件时间”,它指围绕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而定位个体的时间感,如晚饭之后我要开始学习了或者下暴雨之前等。
对于拖延者来说,他们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常常处于严重冲突之中,他们有时候不愿认识到他们的时间观念和钟表时间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以在他们身上经常发生追赶任务截止日期的情形。
对于时间的主观感受也是构成我们自我认同感不可缺少的部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时间观念,而不同的时间感会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带来危机。一对夫妻约定9点出门,妻子早在8点45分就做好了出门的准备,丈夫则拖拖拉拉,9点15分的时候仍没有做好外出的准备,这个时候一顿争吵在所难免。
实际上,我们对时间的独特感受受到生物因素、家庭环境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人体的“时钟基因”控制着我们日常生活的生物节律。例如有些人属于晨型人,他们在早上的工作效率远大于夜晚,而有一部人则是夜猫子,白天昏昏沉沉,深夜工作却效率极高。时间概念上的文化差异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美国人注重现在,注重时效,而亚洲人对时间的观念更为广阔,他们会将历史和未来长期的打算纳入考虑的范围。美国人不喜欢迟到,认为迟到是不礼貌的表现,而在一些欧洲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迟到却容易被人们接受。
拒绝接受客观时间,并想按照自己的时间感和方式处理问题,这样势必会造成拖延进行需要做的事情,因为拖延让你有了一种可以掌握时间、掌握他人、掌握现实的全知全能感。但不管你如何挣扎,你都无法摆脱钟表时间的客观规则。
14 时间感的演化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津巴多提出,人们是参照基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坐标来感知时间的。如果时间感失衡,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有些人喜欢将事情设定在很远的将来(比如为孩子储备大学教育基金或者几年之内学好语言),那么它会给人一种不真实感,反而使定下的目标显得不那么重要;相反,一些时间很近的目标(比如周末买台电视机或者在2月5日上交作业)则会让人觉得时间非常紧迫。人们往往会急于去做眼下的事情,而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行为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未来折扣。
(一)时间感的演化
我们的主观时间感在我们的人生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这些发展阶段。
(二)婴儿时间
对于一个婴儿来说,生活就是现在的这个当下,他们的时间完全是主观的,他们渴望自己的需求能够无时无刻地被满足着。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就是从感受到某种需求到这种需求被满足的时间间隔。
(三)幼儿时间
在学步期,孩子们逐渐理解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虽然他们主要还是生活在主观时间里,但他们也逐步适应了父母的时间。然而有一部分孩子会把时间看成是一个想要控制他们的敌人,比如父母会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情:“游戏时间结束了,现在该休息了。”孩子的拖延和拒绝配合实际上是对父母的一种抵制。
(四)儿童时间
大约7岁开始,儿童开始学习如何辨认时钟上的数字时间,不过外界的时间规则和他们的自我期待起了不少冲突,比如上课的课程表,老师布置的有截止日期的作业。
(五)少年时间
青春期的少年意识到了时间流逝的证据,但这个时候他们被身体的变化和理想的热情感染着,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的时间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在青少年成长为成人的转变中,会遇到各种现实的打击,有些不肯接受现实的人会以拖延作为他们拒绝成长的保护策略。
(六)青年时间
在二十几岁的后青春期,人们开始意识到现实感,我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每一件事,我们会错过一些重要的机会。这个阶段严重的拖延可能还会影响到人际关系。
(七)中年时间
30岁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30岁之后,很多人不再是那个怀有梦想的年轻人,有很多人无法接受时间的有限性,我们常说的中年危机就是因为一部分中年人无法接受自己人生的局限性导致的。这个时候,拖延就成了一部分人逃离现实中人生限制的一种方法。
(八)老年时间
此时人们已历经很多的生老病死,客观时间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拖延者也不再否认拖延对自己人生造成的种种后果,人们慢慢接受自己曾经做过和自己永远无法完成的事情。
15 过去的好时光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对时间的认知还是停留在青少年阶段,认为时间和未来都是无限的。拖延者常常认为自己的时间是不受限制的,但这种想法可能会让他们的生活失去方向感。拖延带来的后果总会在某个阶段抓住我们,比如一直拖着不去想我们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会困扰只有20多岁的我们,但它将会严重影响到50多岁后的我们。
还有一些人一直沉浸在过去的光辉岁月中,他们把对自己的认识都停留在过去的美好中,他们无法面对当下的残酷,比如现在工作不尽如人意的高考状元一直沉浸在自己过去的荣耀中,无法接受自己目前平庸的生活而陷入抑郁。也许过去的生活可以带给人们一定的心理安慰,但是刻意回避当下的生活现实,最终还是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
过去是在过去吗?
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着的。我们需要意识到任何我们经历的事情都是发生在当下的一刻。你此刻的状态会影响到对过去的回忆,也会影响到对未来的展望,而过去发生的事情也会影响你当下所做的决定。一部分人的拖延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过去闯入了当前的环境,比如人们在做决策时犹豫不决,这很可能是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过去的成长环境、人际关系都会影响你现在甚至将来的为人处事。拖延像是一个让你回顾过去的信号,不过不管你过去经历了什么,这些生活事件已然发生,你要做的是从过去的教训中思考现在和未来。对于个体来说,我们需要承认和接受主观和客观时间,学会和时间和平相处,并有能力在两者之间自然地过渡和转换。
16 总结
关键词:
掌控感,独立感,心理舒适区,拖延时钟
要点:
1. 拖延者不再以事情的成功或失败来衡量自身的价值,而是以个体的独立感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2. 拖延可以保护一个人免受他人的评判,也可以让自己免于与他人的斗争,甚至还可以调节与他人的亲疏关系。心理舒适区因人而异,跟人太亲近或太疏远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而拖延成了一部分人维护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种策略。
3.钟表时间即客观时间,是由钟表和日历来衡量的,比如电影会在8点开演,每年都有1月1号。客观时间是可以预知但不可更改的。
4.每个人对时间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觉,也就是主观时间。主观时间的一个变体是“事件时间”,它指的是围绕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而定位个体的时间感,比如晚饭之后我要开始学习了或者下暴雨之前等。
5.人们是参照基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坐标来感知时间的。
6.人们往往会急于去做眼下的事情,而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行为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未来折扣。
思考和实践:
现在请你再来思考昨日最后提到的问题。
当你的老板或你的研究生导师一直催促你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你很不情愿地帮他们干活,有时候你甚至觉得他们的想法糟糕透了,在截止日期到来之前,你总是有意无意地延后去做那项任务。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呢?你为什么不想做老板或者导师交代的任务呢?你需要做上级交代给你的任务时,你通常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的呢?
参考材料:
弱势者的权力。当你意识到他人处于比你更权威的地位时,你便会感到压力和无助感。在权威领导压迫下的公司、学术界等等,你都可以看到下属通过拖延来对付他们的上司。延误递交的报告,延迟准备老板开会用的PPT,有时候朋友请你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却可以按时完成。拖延者可能会因为害怕被评判而拖延,他们担心自己的工作完成得不够出色。不过,也有一部分拖延者总是抱怨着老板给的任务十分荒谬:“这样做太荒谬了。”“我为什么要按照她的意思来。”这部分的拖延者是在为权力而战,拖延让你的上司显得不再那么有权势,你也在其中找到了一定的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