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原则,并非是书里提及的,也记不清到底是谁说的,但是反观自己,或是周边的一些场景,有时候还是非常的应景的。就是当“我”和另一个比我年轻的同事,在围绕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并且大家都没能说服对方的时候,那“我”应该相信年轻人的建议和想法。因为他们的思想与观点,一定比我更接近这个世界的中心。
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无论在生活上,或是在工作上,都应该自我遵守的一个原则。就是让自己头脑时刻紧跟世界的步伐,不想被这个世界淘汰,就别让自己把自己淘汰。唯一的途径,就是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回到刚刚说的那个和年轻人的争论之中,为什么我会认为,“他是对的”呢?这其中还隐藏着另一个大家都明白,但做起来很难的原则,就是不要总是把自己,当做周围人的圆心,尝试着,开始多接受他人的想法或建议,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是一定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未必是真正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方式。
相信大家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就是在开会或是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经常会有一种人,会习惯性地打断别人的说话,急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礼貌地道歉会是,因为不尽快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一会就会忘记,希望大家先听自己的观点。
如此而言,其实大部分表达出来的观点,往往只是基于发言者言论的“断章取义”,因为打断者并未听完发言者的全部言论。反而会将事件的论点,引向另一个矛盾点,而非追寻问题的解决思路。另一方面,害怕忘记自己的观点,而打断他人,难道就不会致使发言者的思路被打断吗?
又是一条生活工作上的基础原则,开放自己的认知,多去理解他人的想法,这一条,觉得,自己可以,但他人呢?继续求解……
最后的一条,也是最难,最关键的一条原则,就是:做决定。
有句话说,人的一生,如果能有超过50%的决定做对了的话,那这个人就是神了。50%!看吧,作为神的门槛不高吧?可又有多少人能在决策上,做到如此高的概率呢?
1955年,芭比娃娃的创始人,露丝·汉德勒,在一个几乎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电视广告的情况下,从接到电视广告的广告赞助邀请,到做出“正确”的决定,一共只用了45分钟。她“赌”对了。她也就成了“神”。
如何能让自己的决策,更趋向于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呢?基础的决策原则就是:别急,慢下来。别让自己即将做出重大决定的大脑,处于“过热”的环境,冷静下来的决策,更能有助于事态的有效发展。像丹尼尔·平克的那本《时机管理》,就对如何作好对决策的控制,有着挺深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