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夜,去看了《芳华》,满心期待用泪水祭奠一下自己的青春年华,但最终也没哭。人说现在五年便有代沟,差了三代,70后终究无法感动于55后的芳华,看着屏幕上的生死离别,仿佛雾里看花,始终不能全情投入。
的确如片中所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芳华。
在我们18岁的时候,“百万大裁军”刚刚完成,大学还没有疯狂扩容,一场席卷中国的骚动刚刚平息。参军在年轻人的心中根本不是最优选择,考上理想的大学才是父母值得夸耀的荣光。生于和平,长于和平,对战场上的铁血激情无从感受。那时国人的精神家园里,革命的号角声逐渐隐去,万元户的点钞声席卷而来。金庸,琼瑶,三毛才是九零年代的文化图腾。
冯导说,这是一部情怀电影。我不太明白这部电影里的情怀是什么?在观影中我总有一种撕裂感。
情怀是是那些肤白貌美大长腿的文工团女演员吗?可这些美丽并不可爱。郝淑雯怀着高干子弟的优越感,带头欺负何小萍,甚至指使人当众扒衣。明知道萧穗子喜欢陈灿,但得知陈灿也是高干弟子时,立马横刀夺爱。林丁丁最大的梦想是嫁给军队高官做儿媳,不惜向刘峰泼脏水以自保,远嫁澳洲富商变成肥婆。萧穗子作为故事的讲诉者,对不公也只是冷眼旁观。甚至连何小萍都不是美的,军装事件中,难道她不能和林丁丁说一声吗?在高原上装病,拒绝劳军演出,无论如何是军纪所不容的。
那名文工团男演员拒绝与何小萍伴舞,难道不知道当众的羞辱,对一个女孩子有多么残酷?阳光帅气的小号手陈灿,接受了萧穗子的金项链来补牙,却还是与门当户对的郝淑雯结了婚,后来做了官倒,扎进海南地产泡沫中捞金。男主刘峰仿佛是云端上的人物,学雷锋标兵,战斗英雄,却残缺了爱情和躯体,作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平淡的悟透人生,“言语不多,待人温和”,总透着那么不真实。
或者说情怀是文工团中的革命友情?作为集体歧视、排斥何小萍的团体,作为一朝刘峰倒霉,就都唯恐避之不及的团体,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感情。文工团解散后,便做鸟兽散,此后天各一方,少通音讯。
再或者情怀是指片中的爱情?萧穗子的爱情随着撕碎的纸片飘散于风中;刘峰爱林丁丁,却为爱付出惨痛的代价,老婆也跟长途车司机跑了,我想,他最终和何小萍在一起,也不过是同病相怜,相濡以沫。
然而我终究是喜欢冯小刚电影的,也正是因为他的情怀。当张艺谋沉迷于国际范的大制作时,当陈凯歌陷入神鬼不明的巫术里,当大多数中国电影抖着小机灵,逼观众发笑的时候,只有冯小刚愿意与真实对话,探索人性,翻出沉重的历史供人缅怀。从血性男儿的《集结号》,家国情怀的《一九四二》,到侠义的《老炮》,倔强的《潘金莲》,再到这部55后的《芳华》。
片中最打动我的是那一幕月下的独舞。何小萍身着病号服,月光如水银般倾泻下来,照在她光洁专注的脸上,没有观众,没有掌声,但也没有集体的冷眼、名利的负担和时代的锁链,她自由地独舞于月下,沉浸在艺术的天堂。我想,那时候,她是幸福的。
或许,时代的洪流下,个体无法抵抗。在战场上英勇如狮的刘峰,在经济大潮中,无力抵御城管的拳脚。纵然时代对他如此冷酷,但他始终不曾失去善良,与何小萍的相依为命,未尝不是一个温暖的结局。
最后,想起罗曼﹡罗兰的那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依然热爱它”
原创搜肠刮肚,但求转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