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一股呛人的油烟味从二楼飘至三楼,二楼的警报器“嘀嘀嘀…”拉起,我忍不住咳嗽起来,抱着外孙女迅速撤离三楼躲避油烟。
曾多次提醒,橄榄油七、八成热,菜就可以下锅,老祝总把我的话当耳边风,或是不长记性。他喜欢把火烧得最旺,油几近着火点菜再下锅。
瞧他,只手端着锅,像高级厨师般,把菜泼上泼下,锅下锅内又都着火了,每每炒菜,非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不可。
我曾多次提议,要入乡随俗,这儿不是农村大锅灶,也不是国内酒店的大厨房,是处于温哥华的、客厅与厨房一体的小家,要顾及俩小宝宝。
与认死理的人相处了半辈子,多说无益,想改变老祝根深蒂固的习惯,谈何容易。怕是继续唠叨下去,影响到老祝热爱灶台的积极性。万一心烦了,撂摊子不干,岂不是自讨苦吃。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饱经缺衣少食的体味,对食物不曾挑剔,吃嘛嘛香。这些年养生保健知识铺天盖地,赶上衣食无忧的好年代,过上了颐养天年的退休生活,真心希望长生不老,寿比南山,潜意识里,正逐渐行进在“人间美味是清欢”路线上。
我是自律性不够强的人,经不住美食的诱惑,香的辣的,先满足口福再谈养生。老朋友聚会仍然保持“感情深,一口闷,”的豪情壮志。什么养生之道,一边去!
火旺、热油、辛辣是老祝做菜的一惯风格,大凡喜欢重口味的人,都爱吃老祝做的菜。最拿手的醋鸡,那酸酸的浓醋味道,刚出锅,就所剩无几。女儿说:“爸爸好厨艺,好吃好吃,”女婿说:“味道好!”两周岁的小外孙灯灯情商最高,边吃边说:“好吃,谢谢外公,”无需多言,看我的吃相就知道对这道菜的满意程度。
老祝藏不住满脸的得意忘形,说:“你们先吃,我再炒一个菜,”不会儿,辣椒炒腰花上桌。退不了的猪尿味,猜想,这道菜定不招人待见,女儿女婿一样吃的欢。我提醒女儿,奶妈要少吃点辛辣,我可受不了那猪舍味。
民以食为天,买菜这活计关乎全家人的吃喝拉撒,掌控着每个人的胃,老祝到温哥华后,生生剥夺了我的买菜权益。他的理由是,买菜是体力活,应由男人担当。
温哥华生活了几个月,我吸取了一些经验,不可贪图便宜。有一次,二十元买回家一大袋牛肉,约有四、五斤,结果肉质干巴巴的,无人问津。余下的那些占据冰箱空间半年,最终被移除冰箱,与垃圾为伍。另一回,见十多斤的土豆仅六元钱,心里的小九九又盘算起来,买回家发现有些土豆已变色,能符合盘中餐的不足一半。
自此,我买菜尽量回避看价格,免去习惯性的加币与人民币之间的换算。买新鲜的,买爱吃的,不喜欢的,再便宜也不动心。
正如我初次来温哥华那样,老祝见比国内便宜很多的果蔬,晕菜。不管家人们爱不爱吃,先下手为强。像猪肚、猪舌头、猪头、猪腰、鸡爪之类的。买回家还要得瑟一番:“看看,这袋肥肉只需六毛九,整个猪头四元多,多便宜啊!”
满大碗的猪皮黄豆冻,默默的躲在灶台角落里,是昨天老祝炖的,家人对它无动于衷。老祝又有了托词:“猪皮才四毛六分钱,便宜,真不喜欢倒了也无所谓,”我给他算了一笔账:“添加了半斤黄豆,姜,黄酒,酱油等调料,煮了两个半小时,煤气费呢,人工费呢,”老祝说:“我自己全吃了,”我反驳道:“你以为吃了就划算了?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就是你的了?吃饱了,吃撑了,食物反而伤害你,有时候,舍弃它更划算。”
看吧,等老祝回国,我要把冰箱里珍藏着的猪头肉,鸡胗,三文鱼头等,把它们全赶出家门。
对于食物,我现在已经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果蔬类的尽量买时令、新鲜的。对于禽蛋、肉类,有机无机的,买有机的。
连想起衣物,何尝不是同样的心理呢。我一直比较随意,以舒适大方为主导,所以,比较喜欢休闲风,价位也比较便宜。买的时候,对于模棱两可的衣服,不假思索的买了再说,心想着,反正是廉价货,丢了也不可惜。
几年前的衣服占据了整个衣柜,每到换季却找不到合适的衣服穿,都是当初花钱买的,心疼啊,整理时哪件都舍不得抛弃。
因为廉价,会让我去买下很多原本并不需要的东西——你以为自己并没有太奢侈,你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其实廉价的重复购买,既占用了选购的时间,又占用了存储的空间。
把自己不需要的、不合适的果断丢弃,不仅仅是把那些物品清理掉,更是在与你过去的错误眼光、俗气品味告别。
当你能准确挑出哪些东西要扔时,你就已经明白这些东西并不适合你,或者你并不喜欢,你下次也会避免购买那些艳俗颜色的东西,逐渐提升自己的眼光和审美。
扔东西不是浪费,而是在拯救自己。
小事情,大道理,简单的购物,反映出个人的生活态度与方式。
明确自己的欲望与需求,不买不需之物。
确有需要的物品,买品质好的,充分发挥利用它,不囤积物品,不买便宜货,次品。
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希望我们都有断舍离的力量。
身边的杂物越堆越多,却怎么都丢不掉,因为“舍不得”、“好可惜”;
不断地买新东西,怎么都停不了手,因为“万一没有……”、“总有一天会用到”;
想把屋子收拾干净却迟迟不肯行动,因为收拾“很麻烦”、“费时间”;
……
人生的种种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山下英子通过参透瑜伽“断行、舍行、离行”的人生哲学,并由此获得灵感,创造出了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灵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去年网上有个很流行的概念词,叫“断舍离”: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每次当你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身心灵作家张德芬
与君成悦写作新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