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卤蛋。
5月7日傍晚,滴滴出行针对新华社质疑高抽成问题,发布了回应文章。
5月8日一早,主流媒体纷纷转载了滴滴的回应。
不出所料,评论区下一片和谐,司机师傅心理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可以看出,滴滴的公关策略十分清晰。
不管这份回应,司机师傅们能否相信、多么不满,至少先搞定人群基数更大的乘客群体。
让乘客认为,这只是少数司机欲求不满在鼓动闹事。
乘客不支持司机了,仅靠他们那点声量,自然激不起多少水花,也就能够不了了之了。
看,他们这如意算盘打得多好!
但从新华社采访到公众号回应,整个过程中,滴滴的昏招实在太多了,真是太不拿人民群众的智商当回事了。
公关部门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吐槽司机和媒体只关注管理费用,实在太小了。
就像黄世仁吐槽杨白劳只关注每天的工钱,实在太小了。
杨白劳就应该不管全家能不能吃得上饭,都要登高望远,关注自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了多少贡献,这样,才够大,够格局,够高尚!
滴滴在回应中,用赵师傅超过26%奖励金额的极端案例,试图呈现所有司机都拿到了大把补贴,真是太高明了!
更过分的,是滴滴完全不顾18年四季度提出过19%的抽成比例,自欺欺人地提出了11.2%的全新算法,不升反降,业界良心。
试图给大众呈现出,欲壑难填的少数司机,舍己为公的伟大滴滴,形成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
让大众能够站队滴滴。
难道滴滴自己不知道他们在掩耳盗铃么?
他们自己不知道这样的低级手段根本不能平复司机的愤怒么?
他们知道,只是他们不在意!
因为他们更知道,司机们不管怎么吐槽,他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纸老虎,是骑虎难下的杨白劳,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只能屈服。
虽然有不少人在评论区里叫嚷着“大家集体罢工一个月,看滴滴怎么收场”,可谁又不是评论吐槽完继续接单跑活呢?
也有人说滴滴会这么剥削司机,就是因为大家不团结,只要大家都不接特惠订单,滴滴自然就给派快车单了。
可看到半天没有订单的司机们,谁又不是一边骂着滴滴,一边打开了特惠呢?
最后就搞成了全民特惠呢?
这就是滴滴有恃无恐、肆无忌惮的底气所在,大家就算都有不满,但也很难形成合力。
谩骂声再难听,也很快会被掩埋在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当中。
没几天,公众就遗忘了。
只要公众不纠结了,区区1000多万名司机,又算得了什么!
但是,吐槽归吐槽,除了吐槽,我们到底能不能做些实质性有意义的事情呢?
我没有办法像3.15记者那样卧底到目标公司,晋升到核心岗位,获取到机密数据。
我也没法像北大博士那样,亲自送5个月外卖,摸清平台大数据的算法规则。
但是,只要想做,总会有办法。
既然滴滴官方不给出真实、客观、全面的数据,那么我们就自己采集!
既然他总说高额抽成订单只占到了2.7%,总体抽成比例只有11.2%,司机补贴金额高达4.7%。
我们就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汇总全国各地能汇总到的信息,看看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到底是少数个例还是普遍多数!
既然几十个、几百个样本数不够多,那我们就收集几千个甚至上万个样本,用真实数据来回应滴滴。
大家不要觉得这事痴人说梦,在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的今天,大到冤假错案,小到假货纠纷,有太多问题都在媒体的曝光后,引发舆论,引起重视,最终得到了改善和解决。
但前提是,要能够引爆舆论,能够理据充分,能够得到广大网友的信服和支持。
所以,仅靠大家零星的报怨,一面之词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把更全面、更系统、更客观的事实呈现给大众,才能蛇打七寸、命中要害,切实推动问题解决。
所以在这里,我向所有能看到这条视频的网约车司机发出请求,希望你们将跑车的明细、截图、数据提供给我。
针对网上主要反馈的一些问题,我会进行分类整理统计。
例如大家说的奖励订单的最后一单,总是很难接到,这个比重有多大。
不开特惠没订单,开了特惠没利润,特惠订单占比到底多大。
顺风车、拼车第二个乘客收益不给司机,这部分订单和金额比重有多大。
节假日和周末才有的系统奖励,金额占比到底有多少。
等等各方面问题,都可以发给我,只要你们发来消息,我这边都会回复。
当我们手里有了大量的实锤证据,再通过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发声,提供给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一定就能引起上级重视。
只要能推进调查,监管、整改也就不远了。
所以,只有大家的数据汇总到一起,声量整合到一起,才能让更多主流媒体、更多人民群众加入进来,共同关注、参与、推动,形成足以撼动平台的影响力,才能切实解决掉困扰司机师傅们的本质问题。
其实,我很担心大部分人没耐心看到视频后面,希望有耐心看完的司机师傅们帮我在评论区留个言、点个赞,转发下,在群里吆喝一下,让更多司机师傅们参与进来,形成合力。
在这里,我承诺给大家。
我会用自己7年媒体行业的从业经验和资源,把司机师傅们的问题一跟到底、推动解决!
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