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里补足睡眠,终于可以将整个夜晚时光尽情交给读书。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政务。孔子说,“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其人指的是周文王与周武王,是中国历史上圣明的帝王。纵使这样英明神武的帝王,在世的时候可以推行他们的政治理念,可一旦去世,那些不肖儿孙就把祖宗传统丢在一边,文王武王的治国方略也就随之消亡。孔子是不是在暗讽春秋时期的周王朝,或者哀叹坐在面前的鲁哀公?
《中庸》第二十章,第二段落。孔子说,天下的达道,至高无上的,被所有人认同,公认的规律和道理有五条,分别是“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用来实践这五个道理的品德有三种,分别是“知,仁,勇”。
规律和道理,产生人类社会的秩序,人类组织结构需要建立一种相对稳固的秩序,孔子认为在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中,秩序大致可以分为君臣之道,就是领导和下属相处的道理。父子之道,父亲和儿子。夫妇之道,丈夫和妻子。昆弟之道,哥哥和弟弟。朋友之道,伙伴和同事。这五种人伦关系是人类组织的基本构成,要做人,就必须处理好这五种人伦关系。那么,如何处理好呢?
孔子说,要具备三种品德:智慧,仁爱,勇敢。孔子把做人的智慧看作第一品德。智慧是知识通过思考,进而实践,经过论证的精神产物。而这三种品德,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有的人很聪明,天生就明白这些道理,有些人是通过学习得来,有些人是遭遇了困惑,经历了困顿才悟到了道理。但无论是经过哪一种途径,达到智慧的目标是一致的。
能不能遵循,并且实践这些道理,有的人平素里就是这样做的,很自然,不需要外力的强迫。有些人是为了追求有利于自己的目的,并非出自真心去做。有些人是迫于外界的压力,勉强自己去做的。但是无论出于哪一种目的,其结果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