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月就要结束了,昨天从公司的人力处得知我已经转正了,并且对我一个月以来的实习期进行了一次轻松的面谈。
作为毕业已经有两个多月的“社会人”,我难以说清楚自己的角色转化是否已经完成,但每天的焦虑,不安,紧张仍旧会时时向自己涌来,脑海里总有不停的感慨和略带几分悲观。最主要的是,我想还是因为所得的薪酬。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总会被“心比天高”“眼高手低”“吃不了苦”等之类的说辞而围剿,但又不得不说一句,有时候在面对现实的无能为力的时候,任何美好的一切,都是徒劳,也会变成惘然。转正之后,反而更多了几分失落与不安,因为薪酬—作为一份工作 最重要标示。我依旧带着学生时代的侥幸,对报酬充满了期待,然而现实毕竟残酷。
工作之余,我简单对自己毕业以来的生活开支进行了分析。我最大的开销并非租房(因为暂时还身有所栖),而是交通。原因很简单——为着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
我一直以来觉得工作没有什么三六九等,拿着高薪酬的人们一定是比别人付出了N倍的努力的。
可是,走到岗位之后才发现,岗位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要用自己的一辈子去换来每一个月的酬劳。想到这里,我总会觉得细思极恐。因为要用自己最年轻、最奋斗、最是追求的二十几岁的年纪里,把一切焦虑,压力,责任,甚至抑郁加到自己的身上,而且日复一日,一方快乐的空间都被吞噬。也了解很多的高效工作法,也根据自己的支出而做出过一年里要实现愿望的计划,但因为薪酬,因为要生活,一切都成了泡影。
2
我为何没有离开低薪酬的岗位?
其实原因归结起来无非就两点。第一,为了让父母安心;第二,为了自立,为了生活。
母亲是一个比我还焦虑的人。刚毕业那会儿我待在家里复习考工作,但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上。母亲会夹带几句责怪我复习不认真的话语,却又鼓励着我有考试了再考。为了让自己可以少受一些“耳提”的干扰,我就出来找工作了。一来可以让母亲 少唠叨一些,二来自己也算是有一份工作了。
我一直觉得感性的人生会有额外的冲动而让自己的前行之路变得异彩纷呈,其实并没有。但我依旧相信,只要心里还有期待,即使现实残酷,即使可怜的薪酬暂时还不足以买得起房,即使还不能拥有浪迹天涯的本事,即使现在每天拥挤着公交从城市一头奔波向另一头,即使下雨天的时候忘记带伞而被淋湿回家……
因为生活,所以我还没有离开低酬的岗位
3
待在低酬的岗位上,我能学到什么?
有人会疑问既然薪酬低,想必也是学习不到任何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的。其实我倒不觉得。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学习的东西。了解接触一种自己所不知我道的东西,就是一种简单学习。还记得自己因为工作安排,两周时间要背近乎600道题目,甚至把题库中的100道题练习了五六遍。最后,对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夯实了岗位工作的知识。
如果不愿意学习与工作有关的事件,那就看书吧。手机不离手也是看,还不如看书来的踏实。在工作之余,利用早到或午休的时间,不如看几页书。一个月下来,也会看好几本书。我个人工作的两个月中,看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日本作家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在读的安东尼的《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不知不觉中,已经喜欢上读书,也成为生活的乐趣。
4
(:结尾:)
实习期结束后的我,为何没有因为薪酬的低廉离开目前的岗位?
有时候理由很简单,暂时自立,然后,慢慢积累,不断充实自己,在继续下一段路的时候,可以让自己在心理上接受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