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第五章:是非功过之外戚政治
艺凡:今天咱们讲讲汉武帝的是非功过。
易中天:汉武帝刘彻驾崩。临终前,他为继位的汉昭帝刘弗陵指定了四位辅政大臣,他们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车骑将军金日磾(读如低)、御史大夫桑弘羊。汉武帝的是非功过,不妨从他们说起。
艺凡:先说谁呢?
易中天:先说霍光、上官桀。他们俩都是外戚,而且还是儿女亲家,上官桀的孙女同时也是霍光的外孙女。外孙女成为皇后,原本勉强能算外戚的霍光,更名正言顺地成为皇亲国戚。他的权力很大,也废过一位皇帝。
艺凡:哪位皇帝?
易中天:二十二岁的汉昭帝驾崩。霍光便不顾群臣意见,立汉昭帝的侄儿昌邑王刘贺为天子。然而昌邑王进京才二十七天,霍光就看他不顺眼,要废了他。而且,霍光只是事先征得大司农田延年和车骑将军张安世两人的同意,就把这事办了。实际上昭帝继位之初,霍光就已领尚书事,位在丞相之下,权在丞相之上,因此很便当地就把丞相、九卿、将军、列侯、御史、博士叫到未央宫开会。霍光说:昌邑王行为昏乱,恐怕会危害社稷,诸位看怎么办?
艺凡:怎么办呢?只能同意了。
易中天:我等唯大将军之命是从!于是霍光请出皇太后(也就是他的外孙女),盛装坐于未央宫中。侍卫持刀,武士持戟,陈于殿下。文武百官依次上殿,然后叫来昌邑王,由尚书令宣读弹劾奏章。
艺凡:刘贺就这样失去了帝位。
易中天:昌邑王被废之后,故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被立为天子,是为汉宣帝。宣帝继位时已十八岁,却不敢亲政,大事小事都取决于霍光,尽管霍光是表示要归政于天子的。
艺凡:此时刘家的天下,其实姓了霍。
易中天:实际上直到霍光病卒,宣帝才收回权力,这是六年以后的事。此后又用了两年时间,才消灭了霍家的势力。堂堂大汉皇帝,居然伴臣如伴虎,可见外戚是何等威风。两汉政治,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外戚在执掌。
艺凡:这是汉高祖和汉武帝都没想到的。
易中天:是的,他们只想到要防范功臣(异姓诸侯)和宗室(同姓诸侯),却不曾料到外戚也会危及皇权,更没想到后来把汉代断为两截,变成前汉后汉的,正是外戚。
艺凡:不必责怪刘邦他们没有深谋远虑。
易中天:汉代皇帝借重外戚也事出有因。一方面,吕后开创了太后临朝的先例,而且她有资格;另一方面,功臣和宗室都要防范,靠得住的自己人就只有外戚。这当然说明帝国还不成熟,统治阶级也缺乏经验,才会把人事看得比制度重。然而汉武帝却并非没有责任,因为将汉代断为两截的那把刀,就是他打造的。这把刀,叫大将军。
艺凡:为啥是大将军呢?
易中天:大将军是秦汉都有的。秦将白起,汉将韩信,都当过大将军。但,他们担任的大将军是军衔,不是官衔,这样的大将军也不理朝政。实行一国两府,由大将军领录尚书事,成为内朝魁首和真宰相,是汉武帝开的头。以后就每下愈况了。
艺凡:怎么说呢?
易中天:两汉执政的外戚除阎显是车骑将军外,霍光、王莽、窦宪、邓骘、梁冀、窦武、何进,都是大将军。王莽和霍光,还都是大司马大将军。这无疑是有问题的。
艺凡:问题出在哪?
易中天:要知道,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都是军职。军人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矛盾,外戚政治与皇权政治相冲突。以外戚为首辅,引军人入政权,岂非与帝国的初衷背道而驰?
艺凡:当然如此。
易中天:很清楚,汉武帝为了从政府夺权,发明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可谓逞一时之快,贻后患于无穷,堪称饮鸩止渴。只不过,这种危害在当时并看不出,因为第一个担任此职的恰好是卫青。且听下回分解,大将军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