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下了三个星期的雨,这个周末终于天晴了。
“清明”快到了,又到上坟(我们说挂坟)的季节。依据传统,清明的前十天和后十天(一般都在清明前)为上坟的日子。
老早以前,老爸就不停的提醒要去“老庄”挂坟。昨天晚上跟大伯商量好,刚好今天随他们一起。
早上八点多就到了那边,但是一直等到九点多,纸之类的东西才送过来。
我爷爷年轻时就从老庄搬走了,我是一直到上大学的时候才对这个地方有点熟悉,但是一般每年来一趟,一直过了四五年我才分清楚谁是谁。头一年刚分清楚哪个是大伯、二叔,哪个是五叔、六叔,哪个是四妈、五妈。但是一年过去后,等下一年再来时,完了,又混淆了。
这几年我终于分清楚了谁是谁了,但是我还是头一次来挂坟。以往在霍山上班一般都赶不上挂坟的季节,今年离家近,所以这个重任就交给我了。
十点左右出发的,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才到第一座坟山。我应该称之为“老板”(音译,我这辈算是玄孙,好像应该为高祖父。)我特意注意了一下生辰年月是同治庚午和同治已巳(两人)。百度了下同治庚午年是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洋务运动时期。
第一次觉得历史事件离我好近。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就这样横在一座坟中。
碑文上刻了五代人的名字,满满的全都是,看着这些陌生的名字,引起我的很多好奇心。
大伯说,再往上的祖先就没去上过坟了,只知道在塔山寺那个地方,具体在哪已经不知道了。
我记得几年前,看过我爸抄回来的辈分表,那个时候很震撼。(不知道被我放哪去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五代只是辈分表中的半句而已,却要经历一百多年。
曾经对我家马路边的那条小河特别好奇。想知道它从哪来的,要流向哪去?我沿着那条河向上走了很久,但是我没看到源头,走进一座大山后就不知道去哪找了。它的流向我不大可能一直走下去,但是后来我发现地图上能找到这条河,最后才发现它居然是汇入了巢湖。
看到碑文上的那一个个名字,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以前人那么重男轻女。因为如果是女子,只有她本人的名字会出现在家谱中,而她的后代便不会入家谱了。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一代代传下来的家谱跟那条小河是一样的。有源头,有流向,绵延不断……
碑文上的名字都是按辈分来的,所以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楚。虽然有些不按姓和辈分来起名的,但是后面都会备注一个。
只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起名不再带辈分,觉得不好听,我一直也觉得有的辈分卡在中间太难起名了。
但是看到满满名字的碑文时,突然改变了看法。
我们一直把“清明”当个节日来过的,自从被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更是如此。但是今天突然对这个节日有了新的认识。
年轻人越来越没时间,也没精力去关注传统的东西,如果没有所谓的传统节假日,或许不久的将来一切传统都会被遗忘。
是好?是坏?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