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就是那个自己写不出,还老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女人。
直接入正题:什么叫做干货文呢?
简单说来就是别人的经验、知识分享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内含有价值的内容,对读者有实际帮助和指导。如果说鸡汤是三观输出,那么干货就是知识输出。鸡汤走心,干货实用。
在我的概念里,干货分两种,经验输出和知识分享。
经验输出的那系列文章基本长这样?
《干货贴|长期出差中如何提高幸福感?》
《普通人如何做出专业的级的PPT?》
《PS从入门到提高,亲授高手之路三把斧》
《让自己获得自由,30岁前你应该具备的5个学习能力》
你一看就觉得,哇!一条捷径就在面前,不走都对不起父母给的这点智商。
而知识输出类的干货长这样
《一篇文章带你读懂GDP》
《知道5个婚姻法常识,让你学会保障婚姻》
《课程笔记,如何通过写作赚钱并打造个人品牌》
《食品包装上那个小标签又革命了,这里面藏着多少大公司的秘密?》
你一看就觉得,靠!一堆盲点等着你去扫,不努力学习实在是太看得起父母给的这点智商了。
所以无论哪一类,其实都挺吸引人的。
但事实上,很多干货文,我并没有全篇读完,因为……
尼玛!这干货干的比老干妈还彻底。
症状1:太干脆
有这样一类干货文章,很是简单粗暴。为了浓缩再浓缩,甩干再甩干,等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基本就剩一个大纲,一副骷髅了。如果是一个熟悉的领域,或许还能脑补还原出个大概面貌。如果遇到不熟悉的领域,这类干货就极度挑战智商了。
缺少实例,让你面对一堆直接空降的专业术语无从下手。你没有办法从栗子里找到解释,因为作者要么不提供栗子,要么栗子里也充满了同样让人一头雾水的专业术语。
你也没有办法从行文逻辑里抽丝剥茧,揣摩出那些术语的大致含义。因为全文也不提供类似“因为所以”这样的基本逻辑,有的只是知识点“一二三四”排排坐的罗列。
终于你看到一个专业名词后有一个括号,你惊喜的以为那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但最后发现原来作者玩了一把中英文对照。最后,你不得不承认,这篇干货就是一份笔记,无论它的题目用了怎样的噱头,归根到底就是作者整理了一份课堂笔记给你。
干货湿写,对症下药:
课堂笔记也有其存在的意义。但如果只是单纯的摘抄工作,我们大可以在豆瓣短评和书摘中得到满足。
在每一个章节后用自己的语言做本章小结,举个例子,让读者感觉到你分享时的个人态度。带入感强的文字,更容易打动人
症状2:太干瘪
我曾经有过一次惨痛的经验,花钱买了一堂叫做《如何成为月入三万的文案高手》的微课,结果被那个言之无物的主讲忽悠浪费了近2个小时。其实这样的经历我在读干货文的时候常常发生。
这类文章的标题往往很吸引人,例如《这样做,国民老公就是你的了》。我抱着很大的热情点进去,作者一上场就很有腔调的分析了十点原因,解释为什么现在的你还没有钓到国民老公。
不幸的你发现,10条原因你都占了。所以你开始诚惶诚恐地等着看后面的重头戏,到底要如何钓到国民老公。然而,在这个时候作者却只给了你三条毫无新意的建议:好好打扮自己,好好提升自己,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让你命里的男人成为你眼里的国民老公。
我勒个去啊!那么长的铺垫,最后换来如此干瘪无趣的干货。只怪,作者企图用最有诚意的前戏,掩饰自己实际“能力有限”的真相。
干货湿写,对症下药:
首先把铺垫适当脱水吧,毕竟头重更显脚轻不是吗?
然后如果以你的能力,论据真的撑不过三点,那就在每点内再发展三个小点。
比如好好打扮自己里可以分,整容、彩妆、服饰搭配。
提升自己可以分职场、内涵修养、经济能力。
而在调整心态,可以分心理学学习、寻求信仰和生活方式。
这样,这样你其实就有9个小论据,而且每个都能接上地气。不会让读者产生文章虎头蛇尾的,草草收尾的观感了。
症状3:太干燥
干瘪的空洞和干脆的刻板,归根到底都是作者本身没有足够的货。而另一类作者,明明很有一些货色在肚子里,却硬是给了一篇比干燥剂还干的文章。
你能看明白作者的观点,逻辑。也能从中学习到新知识点,只可惜,你完全没有阅读愉悦感。你的全部体验是研读,而不是阅读,就好像在嚼一本教科书。
除了不友好,零温度的文字,这类文章的排版也相当的性冷淡。字体大,行距近,通篇图片超不过3张,完全是在研读论文的即视感。
我常常以为这类作者是在拒绝我这种智商的人阅读TA的作品。因为行文里完全没有“你快来看下去呀”的挑逗,只有“这就是事实,你爱看不看”的傲娇。
干货湿写,对症下药:
如果是之前提到的经验分享类干货,湿着写的最简单方式就是加鸡血的励志故事。
让读者在鸡血故事里被高昂的情绪一步步地引导着看完全文。同时,有场景感的文字,更容易让读者接受作者的安利。
而对于知识输出类干货,湿这写的方式可以分两种。
一种是用图说话。
比如这段话
一堆序号,看上去是不是有点晕。但是如果配上这张图呢?
阅读体验瞬间友善了很多!
方法二,往Low了写。
我不是教你耍流氓,但你必须接地气。这世界正经人太多,我们爱的往往是好玩的不正经人。
继续举个栗子,还是刚才那篇我喜欢的不正经科普文。
当写到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时,文章的呈现方式是这样的。
好吧,我承认,我就是一个咸湿的人,只有那些湿着写的干货文才能吊起我的胃口。但,难道你没有看乐吗?
总结完那些曾经看吐我的干货文,想着那些作者大约很多和我一样呕心沥血敲键盘到半夜,心下开始不忍。所以,珍爱读者,远离三种干货文吧!让我以愉悦的心情,珍惜品味你在电脑里努力敲下的每一个字。
现在是唠嗑时间!
1、我开了一个公众号。然而并没什么人关注。于是,我化虚荣心为动力,听了好几堂关于如何打造个人品牌,经营公众号的微课。我很快有了收获,发现了一个规律。原来干货类文章特别受欢迎。我也想写出受欢迎的文章,所以我专门挑了些干货文看了遍。最终结果,我悲催的认识到除了吐槽我大约是没有其他特长了,干货文依旧是不会写。
2、最近在开始练习早起。听说前提需要早睡,于是除了今天写推送,之前每天都在23点前准时睡着。可结果发现早上醒来的时间并没有提早半分。回想了一下,当年减肥时的“少食多餐”我也只做到了“多餐”。
3、每个礼拜想写什么推送挺累人的。这种累主要在于要从一大堆可写的事情里挑一件出来,宝宝心里累。这种痛苦是不是说明我已经“才华横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