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一直称自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他多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成功领袖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善用知识,“经济的竞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战争;知识的创造与应用,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华为的孙亚芳为任正非战略布局提出了三个观点,其中之一便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创造方式发生变化,主要由知识和管理创造的。
巴菲特曾说过,美国最大的秘密就是在于有一套释放人才潜能的体系,他说美国只有四百万人口的时候,中国有六千万人口,当时美国为什么能迅速超过中国,就是因为能够把人的潜能释放开来。所以他赌美国的国运。
最近几年,智能手机和社交工具改变了中国人的信息和知识获取方式,自媒体,朋友圈为国人提供了碎片式学习渠道,这些碎片经由打碎,揉捏,消化,吸收,传播,再传播的过程,成就了特别的知识分享氛围,成为激发人们学习潜能的重要力量。这是国人的知识觉醒时代,知识启蒙时代,知识分享时代,知识经济确实已经遍地开花。
知识经济时代最珍贵的是什么?人才。
人才不是静态的。在知识与资本博弈愈发激烈的时代,人才需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人的潜能需要得到充分释放。具体地说,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需要学习,而且是持续学习,终生学习。
如今,互联网带来信息与知识爆炸,知识变得唾手可得,知识不再是面向少数精英群体的稀有物。同时,海量的知识也提升了鉴别成本,知识焦虑相伴相随,人人自危,害怕知识储备不够;人人都知道要学习,才不被社会抛弃。普遍的知识焦虑催生了知识付费和知识网红。
可是,许多人舍本逐末,执着于学习对象本身,比如买了大量的书,却搁置在书架上;订阅了许多关于学习和成长的公众号,却没有行动;囤积了许多资料在电脑中,却没有查阅利用。似乎占有了无穷无尽的学习工具和知识载体,就够了。这是假装学习,或者无效学习。
就算是一刻不停地看书,看公众号,听讲座就管用吗?为什么学了那么多,依然焦虑不已?每天在不同的订阅号和学习平台之间来回切换,也许实现了自我催眠——我是一名持续学习者,甚至是过度学习者,自虐式学习者。
低效学习,只是徒增压力,浪费生命。而过度学习,如同任何过度的事物一样,是负面的,甚至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有媒体报道,某鸡血家长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让几岁的小朋友备战幼升小,让接受超过了其认知范围的各种跨年龄层的知识,结果小孩子疲惫不堪,患上了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
成年人的世界又能好到哪里去?一夜之间,人人都在打卡学习。内心不甚强大者甚至失眠,植物神经紊乱。
这就是我们拥抱知识经济时代的姿态吗?慌张,沮丧,狼狈,焦虑,急躁。
我们慌张,是因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的时间与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领域都学。
我们急躁,是因为,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再怎么努力,也有力不从心之感。一学就求快,一求快就更着急,浮躁,急功近利。
我们焦虑,是因为,别人都在学,别人的孩子都在参加培训和补习,我不学,我不参加,是不是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如果说这是一种学习病,那解药是什么?
我们提出这样的假设:某人因为职场压力大,于是寄希望于自我提升,每日学习,不断精进,可是学习效果欠佳,能力没有提升,工资没有上涨。于是怪罪于自己学得不够多,对自己愈加严苛,终成为一名过度学习者和知识焦虑患者。他应该就诊什么科?
运用逆向思维,如何才能消除知识焦虑?
消除知识焦虑等同于建立知识安全感。知识安全感来源于知识自信:
我知道什么是学习;
我知道如何在正确的地方获得想要的信息;
我会做个人知识管理;
我知道我应该学什么,不学什么;
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学;
我知道我应该学到什么程度;
我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运用什么资源。
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进步;
我能找到自己的学习密码;
以上,是为元学习。具体地说,是学习怎么学习。
从小到大,我们只是单环地听讲,吸收知识;工作以后,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就学什么。没有人系统地传授学习如何学习的知识。如果说学习本身是授之以鱼,那元学习就是授之以渔。
元学习是一种反思,提升,锤炼学习能力的能力。较之传统的单项学习,元学习是一种双环学习,是学习力的一种体现。元学习超越了智商,认知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单环学习的范畴,更多地关注元认知与高级思维。
通俗地讲,元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上帝视角,去审视自己的学习,进一步构建自己的知识自信和知识安全感。
当我们说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比较不容易落伍时,其背后的假设是什么?其实就在于高等教育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多在于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也许某个教授在某堂课上的逻辑思辨给了你启发:原来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实,还可以这样质疑?也许某个专家讲座告诉你:原来做学问是这样一个深入浅入的过程?这些不经意的耳濡目染,其实在一点一滴中浸润着元学习的理念。
处于认知初级阶段的青少年,受制于认知深度和思维深度,更多地采取单环学习策略。到了高中乃至大学,甚至社会学习阶段,元学习有必要占有一定比例。尤其是成人。成人的学习更多是自学和主动学习,其目的不是为了储备知识本身,而是为了知行合一,把知识用于实践。另外,成人的学习受制于时间和精力。
焦虑源自对未来的不确定。如果拥有了元学习能力,是不是多了一份应对不确定的未来的筹码?如同武林高手的无招胜有招,学习力以不变应万变,不论知识更新多么快,总是有能力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投入,学到合适的知识,何来焦虑?
另外,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比拼,已经从信息获取的容易程度,信息获取的广度和速度,转移到下半场——信息获取的深度。将信息领域的比拼延伸到学习领域,我们可以说,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已经从知识储备和学习本身切换到元学习,因为静态的知识只能解决已知的静态问题,而社会是一个动态的社会,不停地在发展。不停地产生着各种新的问题,你要做的是怎么去学习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习和掌握知识。学会了学习,你就与未来产生了链接,未来的出现的问题,你也能用未来掌握的知识来解决。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社会思想家Alvin Toffler 认为,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能读和写的人,而是那些不能学习,否定之前学习所得,和再学习的人。
查理·芒格引用哲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一句很正确的话——只有当人类“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人类社会才能快速地发展——同样的道理,人类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才,科技,资本的自由流动,使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从资本实力,科技实力,转移到知识的战场上,而知识竞赛的背后,是元学习的竞争。“学会”与“会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分野并各自拥抱更加丰富的内涵,这一逻辑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大到组织,民族,国家层面,都适用。
变局已至,您感觉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