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者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译文:在下位的人不能获得上级的信任,就没法治理好民众。要获得上级的信任是有方法的,那就是在朋友中要先有声誉。要在朋友终有声誉,就要先让父母顺心。要让父母顺心就要先反省自己是否诚实。反省自身是有规则的,不知什么是善,就没法使得自己诚实。
一以贯之
和这一段对应的文字是「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它们的逻辑链条就是:
知天--知人--事亲--修身
诚身--顺亲--朋友信--获乎上
从精神层面看,知天道,进而明人性,终点是以“诚身明善”来修身。从物质层面看起点是「诚身明善」,进而获得人们的信任,进而获得天下。这与《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样的顺序和道理。
就像一个同心圆,「我」是圆心,最靠近我的一圈是父母,之后的一圈是兄弟姐妹,然后是表兄妹,然后是朋友,再然后是上下级,这些都是我们的人脉,需要从内到外去修正。古人讲「耕读传家」,土地不平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来整理,也就是在耙子的作用下来填补大地的裂缝,那么人际关系的裂缝,需要要在事件中去锤炼;阳明先生讲「事上磨练」就是这个道理。然后我们在人际关系的裂缝中识得自己人性的裂缝,进而去填补。
在社会上也是如此,有了良好的家风,才能有文明的乡风,进而有淳朴的民风;放在家庭里是如此,做父母的能做到慈爱,做孩子的就会孝顺,孩子在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长大,就没有那么多怨气和戾气,亲子关系就会很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