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是有标签的,我们会有专属的名字,会被贴上标签,可能是“院长的女儿”、“长了六根手指的女孩”等等。
贴上标签很容易,但是想要抹掉这个标签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了。
在互联网的时代被贴上标签也许是好事,很多自媒体人追求标签化,品牌化,这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是有帮助的,就像我们提到篮球就能想到姚明一样。
但所有的标签化都是有益的吗?我想不是吧?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会被标签或者标签化事件所折磨,就像我们提到文章就会想到出轨,在百度打上“舒淇”二字,出现的是“舒淇3级片影片”、“舒淇床戏”。被标签化毁掉一生的最具代表性人物,无疑就是杜月笙了,他的一生都在洗白。
但今天我并不是要聊这些被贴上标签的人物,而是要聊“标签化”这件事情到底有多严重,它可能成就你的一生,也可能因此毁了你。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医生确诊我是精神病患者,我该如何证明我不是?这是一个严肃的大难题。否认有病,这就是精神病的典型症状了!
一部与我们“标签化”话题相关的经典电影,获得了奥斯卡奖——《飞越疯人院》。
《飞越疯人院》是作家肯·克西在1962年发表的一部小说,经导演米洛斯·福尔曼之手拍成了电影的形式,仿似《肖申克的救赎》有强烈的反体制反专制意味。
耍小聪明的麦克墨菲为了躲避监狱的劳作之苦,靠着装疯卖傻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天生有放纵不羁的多动症人格,爱自由,反体制,自信、激进、不安分、反叛,与制度下一切都有条不紊的疯人院格格不入。
但是自他在这里生活开始,便被贴上了“精神病”的标签。
疯人院里不允许有违反制度的行为出现,每天都过着同一天的生活,护士与病人互道早安,按时娱乐,服药,开会和自由活动,大家在安静的打牌,如果表现好可以在看守下出门游玩。
疯人院里的每一天都在这种既定的日程表里循环的度过,活像了《佩小姐的奇幻城堡》里循环复往的每一天。一切看上去都秩序井然,静谧安逸,但墨菲到来后情况有了反转。
麦克墨菲的桀骜不训不允许他自己困在这种清规戒律之中,他看穿了看似完美的静谧世界里隐蔽的压抑氛围,他开始反抗。
他要求把音乐声减弱,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在音乐里乖乖的吞服那些不知名的药片。他带领病友外出捕鱼,晒日光,与女孩嬉戏。
但这样的举动对于秩序完整、封闭的疯人院来说无疑是一种挑衅。
原来安稳守纪的病人们也开始流露出正常人的天性。他们享受海边阳光沐浴以及跟女人在一起的乐趣,享受争取自我反抗后从未感受过的快感。
他的流氓人格与护士长拉契特的道貌岸然形成的强烈对比, 很多人认为她是个恶魔,通过各种在病情讨论会上揭病人伤疤、控制病人的烟、以母亲去胁迫病人等形式去控制大家,她熟知大家的弱点。
她管理着疯人院的秩序,永远地严肃、端庄、不慌不忙,在我看来她不过是在岁月的折磨下失去了温柔耐心的少女模样,最终变得麻木不仁。
同样也是被权威的制度下控制的人,被同化、改造,沦为绝不动摇的工作执行者,失去了自己的情感,生活在自己的自顾自的封闭世界里。
生活在疯人院的他们,不仅肉体困在这里,精神也困在了这所疯人院,除了少数几个是真正犯罪的人以外,其他的人员都是自愿生活在这里的。
制度于他们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可以随时离开这个鬼地方。当麦克墨菲知道这点时,感到无比震惊,他认为他们与外面悠闲自在的混蛋没什么两样,但很多人病人们并不愿意离开这所疯人院。
此处足以体现体制下,人们已经完全被磨掉了个性和思想。
当墨菲想要逃跑的时候邀请比利一起跟他去加拿大,(比利是一位自卑、口吃的病人),但他说:“我还没有准备好。”
疯人院里的病人几乎都患上了“习得性无助”的病,他们都对外面的世界失去了信心,都认为自己没有准备好,这使他们主动选择进入疯人院,甘愿接受各种不人道的待遇。
墨菲的反叛,使他被疯人院强行进行惨无人道额叶切除手术,手术后的他失去了生命活力,成为没有思想的植物人。最终他死了,但他的精神是永生的—— “不自由毋宁死”。
“精神病”这个标签毁了他的一生,毁了这座疯人院里所有的人,他们与外面潇洒自如、钓凯子的混蛋别无二样,困住他们的是疯人院和他们内心自身给自己贴的标签。
一个人怎样会被诊断为精神病人?在我们“正常人”的角度来看,疯人院里的他们也没有什么严重的精神问题,墨菲最多不过是一个不听话的捣乱分子罢了。
他自作聪明地以为精神病院会比牢狱劳改要好,但他不知道的是在监狱有一天会被释放,成为精神病患者之后是一辈子也无法释放的,除非医生认为你的病情有所好转了。
一个人一旦被以各种理由关进精神病院,那他能够借助自己的力量逃离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飞越疯人院》给了我一个可怕、现实的提醒,被贴标签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自己给自己贴标签则更加恐怖,但我们都活在了被标签化的时代。
有人可能偶尔会听到有人背后喊他为“那个秃头的胖子”,“秃头”和“胖子”便成了他甩不掉的标签。
又或者,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拖延症患者,那么“拖延症”则成为了你心里的标签,哪怕你能提前完成任务,这个心里的标签也会阻碍你准时完成。
各种节日也是一种对于时间的标签化,它与日常无异,但你心里总会想着做点特别的事情,中秋节就认为自己一定要陪着家人,否则你的良心就会过意不去。过节的时候即使浪费光阴,你也会很坦然。
“标签”细思极恐,我们都活在标签化的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