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前,写文章以考试作文为主,一切有规矩可言,因而没有讨论的必要。现在,写作从心开始,心里有什么就写什么。方式很多,可以是日志,读书笔记,随感和小说等等。平台也很多,可以是微信公众号,简书,空间或者自己的日记里等等。独特的风格和别样的生活会是不错的追求,说来说去,道理都差不多,可是故事却不尽相同。读的是故事,感受到的是生活。用心观察生活,用你的视野和思维去记录下点滴。多数情况可以不必在乎文字本身表达的是否足够好。那样的作品会更有价值。
在双惟,成长日志总是个不错的方式。学委面对成长日志,总能有这么个情况,一部分人是永远的流水账,一部分人总可以写出些东西来。有人是有时间没东西写,有人是有太多可以写却不够时间写,话说这些都不少见。写下来,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寻求事情的意义了,找不到意义就很容易找借口让自己心安理得地不去做这件事,并且说得理直气壮。
从文学谈起,不知道是谁说的“文学之用在于它的无用”。好像是有点矛盾,我们记下来的日志的有用之处其实也在于无用。这里无用其实不是真的没用,而是无法显现的作用,即是隐性不见功利。当然了,价值观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观点也就不作讨论了。只在这方面问题价值观相同的去谈谈写作这回事。
写作这回事,从灵感说起吧,话说没灵感也是很难开笔。最直接的灵感莫过于来自生活了,生活才是一笔巨大的矿场,可开发的东西可多了。一天下来平淡无奇也可以有灵感么?每天都是这么过,但是写作会让你发现生活的不一样。脑子灵光一闪,平日里没有感觉的事物有了新的想法。这样子的创作会让自己变得对生活拥有感觉,触角灵敏起来。日复一日的生活,思考会让它变得很不一样。
每当我翻起过往的日志时,就不怎么敢继续对外发自己的写的东西。回头来看,好多想法觉得太过幼稚。但如果我不去写,我不会发现我的思考在悄然地改变,也好难发现过往的不足。记录下来的这些,总能让自己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改变。虽然在文字上,结构上和思想深度上总有许多不足,但是不足能够显现的时候才会有机会去改变。而且反复的训练能让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和敏锐。一篇文章的完成会越来越轻松,发现文章中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因而,写作是个反省和改进的过程,也是个积累渐进的过程。
谈起积累,是在输出上去体现的。写读书笔记,是在书中获取知识后,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而输出,通过自己的话写出来。不管这个观点从何而来,从自己脑子里出来的东西就能为自己所用了。写作,从某种程度上检验了自己的思考过程。更有逻辑地通过文字记录下来,也就显得系统化。
一开始开阔思维的时候,并不需要太过拘束。过分在意结构和文字的优美会限制情感的自然流出。有感情的作品更是灵魂的展现。有时一旦断了思路,很多东西就不能正常流露。文章的精气神和韵感会下降很多。
当然,对于需要发表出去的文章,还是需要考虑到一些像文字和结构的问题,体现出文章的严谨性。要改一篇文章往往比完成一篇文章要难,所花的时间也多得多。每次发到双惟青年,才会发现随手写出来的东西有太多问题。而改,是唯一完善的方式。我相信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哪怕读者只是花几十秒就消费掉了,作者也应该逐句逐字地改好。因为那是自己的作品和灵魂的体现。或许不能完美优秀,但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应当尽善尽美。
最后再谈谈写作实用的方面,比如写文案。一个策划,清清楚楚地写一遍,谁都能通过阅读知道。可要是靠说,不仅是时间多,更不能一次性解决。当然这是最浅显的用处。不怎么会谈实用性这个东西。因为谈到用处就得谈到价值,而谈到价值就得谈到价值取向和价值观。而我只想建立在一种价值观基本一致的状态去讨论写作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