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群里面聊到关于怎么提高写作的话题,这让我也开始整理一些自己关于写作的思考了。
01
首先是写作的标准,或者说好文章的标准。有一些人会认为好的文章应该写成万维刚的专栏那样的,既有理有据,又能获取很多的知识与比较前沿的社会研究结论等。也有一些人认为好的文章应该是像咪蒙公众号那样的,既看起来一气呵成心情舒畅,还能产生一种由内而生的认同感。另外,也会有人认为好的文章应该是像和菜头公众号那样的,既观点鲜明、刻薄尖酸,又能通俗风趣,而且逻辑还很严谨,总自带一句潜台词:『不服来辩』。
每一个人好的写作者,都有一个很鲜明的风格,很难去评判究竟谁的更好。
那么,对个人而言,第一步就需要先找到自己喜欢的或者想要的风格,对应着去总结和归纳这些风格的特点。像上面三个作者的风格和特点在互联网上有很多类似的总结,这个总结就是目前阶段的标准(之后还可以不断调整)。
02
第二步,对照着上述的标准去大量的练习。这是最重要的过程,是时间最漫长最难熬的过程,也是最容易放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一个路径的,也就是所谓的方法论。
获得方法论的渠道基本上有两个,一个是自我摸索,另一个是借鉴他人的总结。当然,实际情况更多的是两种方式的结合,对不同人的比重会各有不同。就写作而言,我认为第一个渠道比第二个更重要。因为,我发现那些作者在对自己在写作路径上的总结几乎都是非常不同的。
比如,咪蒙认为自己的写作有三次转变。第一次是在《南都》的时候,转向大众写作,不再显示自己读书多;第二次是给《独唱团》写稿,输出自己认为幽默、有深度的内容;第三次是写公号,用户体验代替了自我表达,“一定要找到你和读者的共振,而不是只写你自己认可的内容。”
而和菜头在文章中说:
当我从中学毕业的时候,一度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从此摆脱写作文这件苦差,再也不用搜肠刮肚地引用名人名言,现在看来是我错了。24年之后,又有人出来教我如何写作文,批判我不引用名人名言是一种狂悖无知。我认为这种指责并不公平,因为在十多年的写作过程中,我一直都在坚持引用名人名言。和别人不同的是:他们写文章的时候,是从不同的名人身上薅名言;我是指着一头名人反复薅。那个名人就是我,和菜头。
可见,好文章的进化之路是各不相同的,也许当你在每一个路径上行走的够长了之后,你自然就明白的好文章到底是什么。
03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和练习同步进行,那就是反馈。反馈是对自己的练习与标准之间距离的定性定量分析。同样这个过程可以有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自我评判,一种是给别人评价。花钱去上课,大部分的价值是体现在获得有效反馈上的。
好的反馈能让你一直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也就是所谓『学习区』里面,既能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又发现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04
写作和阅读类似,是一件门槛极低,上限却很高的能力。所能做的只有从现在开始按照一个路径去练习了,时间自然就会给它们加持上光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