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一转眼,女儿就24岁,在她生日的那天,我开始写她的成长回忆录。
女儿现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是心理学。她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反观自己的成长经历,觉得父母对她的养育方法很不错,因此鼓励我把对她的养育方法写下来,可以让她留作纪念,让她自己教孩子时也可参考,甚至让更多看到《回忆录》的人受益。
作为一位大学教师,干了半辈子教育,以教育为己任,这也切合我心意。这本《回忆录》我准备这样写:以女儿的成长经历为主,后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名家好的养育孩子的方法,也把它们补充进来。又因为女儿是学心理学的,在她的启发下,我也准备加进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可对养育好孩子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章 带女儿探索周围的世界
自从女儿两个多月生病出院以后,我就带着女儿回娘家住,感觉一个人带孩子还是不行。一是没人替换一下,一是缺乏经验。
带着女儿在农村里住,我就教女儿观察、了解农村里常见的东西。我抱着她观察鸡、鸭、猪、狗、猫、小鸟、昆虫等等。分别教她模仿它们的叫声,后来长大一些后,我们问她“母鸡”怎么叫,她会很快地说“咯咯哒”;“公鸡呢?”,她也会学着公鸡的样子,伸长脖子叫“gegege——”,这个会有声调变化。看着女儿模仿得惟妙惟肖,我们都会哈哈大笑,孩子得到了鼓舞,她也会很开心,不停地叫着。模仿动物的叫声可以培养创造力、辨别声音的能力及记忆力。
除了观察动物,我还教她观察植物,花草树木。她一边看着,我一边说名字给她听。有时候拿着她的一只小手的食指去摸摸树叶、小草、花朵等。用一只食指摸东西不会损坏东西,又能感觉到东西的质感、纹理等。总之,她长大一些以后,我都让她用这个方法去摸她想摸的东西,如瓷器、首饰等。逛商场时,她想摸东西,都是用这个方法摸的。
甚至有时候让她去闻闻它们的气味,这种树叶和那种树叶;这种小草和那种小草;这种花朵和那种花朵等等,让她比较不同的花草树木不同的气味,这样可培养她的嗅觉能力。当然,闻花朵的时候不能离得太近,怕花朵里有小虫子跑出来钻到女儿的鼻子里。
大自然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探索大自然,探索未知的东西,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好奇心;反过来,好奇心又会驱使人去了解世界,激起求知欲。
长大后,女儿兴趣广泛,什么都想去尝试一下。小学时,她学画画,学做航模,学跳民族舞,学游泳,学弹古筝。读大学后,这一点就更加明显,她亲自跟我说:“妈妈,我就想多去尝试一些东西。”
大学四年,她学了“刀笔油画”,这是吉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学得还不错,她的画还卖掉了十几幅。她参加了学校的体训,运动会时,她跑步、跳远、跳高都可拿到名次。还被派到省里参加游泳比赛,也拿了奖。她加入学校的文娱部,参加合唱队、舞蹈队,后来还当了文娱部长。她可以组织大型的团体操、团体舞蹈等等。她参加创新大赛,这是跟专业相关的,获得铜奖、银奖。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获奖,英语阅读比赛获奖。
她在大学里参加了这么多活动,成绩怎么样呢?
刚去时,获得三等奖学金,后来都是二等,一等奖学金。毕业时,专业排名第三。
我认为孩子的体能训练一出生就可以培养。在月子里,我就让女儿站一站,当然不能站很久,随着时间的推移,站久一点点。大概三个月以后,培养女儿的运动协调能力的强度稍微加大了一点点。比如让她的两只小手抓东西,摇拨浪鼓等。让她趴在床上,锻炼她四肢的力量。有时她趴在床上时,我还特意把被子盖在她身上,把整个身体盖住,看她怎么反应。
运动可以发展人的智力,尤其是双手的运动。人的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双手的劳动促进大脑的发展。因此,我总是让女儿用手去抓东西、去摸东西。
理论基础:
婴儿动作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即行走动作的发展和手运用技能的发展。
从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以及心理各个具体方面的早期发展来看,动作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它使个体能够积极地构建和参与自身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动作对于大脑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二、动作使个体对外部世界各种刺激及其变化更加警觉,并使感知觉精确化。三、动作使得婴儿的认知结构不断改组和重建。四、动作改变着个体与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的互动模式,使个体从被动接受环境信息变为主动获取各种经验,这即促进了个体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社会交往特点,进而对个体的情绪、社会知觉、自我意识等产生重要影响。(林崇德《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