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的主题是「落后」。
按照之前的「套路」,这一周的主文为《我们重新认识了“落后”》。那么,这一周,我得到了什么呢?
更文的方式
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专栏的更文方式是这样的:
周日:下周主题预告;周一:发布本周主文;周二周三周四:连续三天问答;周五:发布主文补充更新版;周六:发布本周发奖名单
也就是说,每周一个主题。包括:一次预告;两次主文(一次首发,一次更新);三次问答;一次发奖。这其中,问答环节贡献版面、观点以及热度。
在碎片知识泛滥的年代,我认为这样的更新方式是比较合理的。我们现在担心的不是没有信息,而是信息泛滥,我们的注意力被多处分散,亟待回到系统、专注的阅读轨道上。如此看来,每周一个主题阅读,深入思考和讨论,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这一期的七篇文章分别为:
预告|你也许并不了解「落后」;什么是「落后」;问答1|什么是落后?;问答2|什么是落后?;问答3|什么是落后?;我们重新认识了「落后」;福利|第七周发奖名单。
更文方式是我的一个「得到」。
关于落后的定义
首先,他抛出一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乌比冈湖效应。他告诉读者,人们的感觉是有偏差的。造成这种偏差深层次的原因是:
我们并不能感知整个世界,我们只能通过感知自己的周遭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平均水准以上。
接下来,他告诉读者,以往以60分为及格线而言,我们对于落后的定义是40%。但是:
过去,百分之四十之后是落后;现在,你以为百分之二十之后是落后;现在,实际上很可能百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将来,有可能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唤醒对于「落后」的恐惧
当看到这样的数据时,相信大部分读者是焦虑的,谁不害怕落后呢?接下来他说:
当每个人都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对于知识的渴求是异常强烈的,因为差异明显可见。甚至,这种渴求已经成为一种恐惧---害怕落后的恐惧。
在大数据面前,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人都是没用的,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的,都是被研究、被引导、被赚取的对象。
以此,唤起读者的「焦虑」,他将此定义为「危机感」。提醒大家不要「比下有余」,鼓励大家要长期持续,淘汰掉至少80%的竞争者了。
他说:
你甚至不一定要做的足够好,只要能够不停的向前迈进,你就会发现其实能够陪你走完这段路的人并不多。
不必担心自己还不够好,你要做的可能只是保持耐心,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即可。
这就是在鼓励人人争当万分之一了。
鼓励人们为知识付费
他让人们离开自己的小范围,去看到更多比自己优秀的人,意识到自己和他们的差距。列举了一些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告诉人们,『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起码可以迅速变现。』
随后提到知识贩卖社群层出不穷,而这些社群提供的知识,比学校里的知识更为有用。因此,他提到,『那怎么办,赶紧买啊!』
接下来就是鼓励大家去购买另外一个作者的得到专栏了。
如何增加阅读及留言热度
我们知道,一周里有三篇都是问答,还有一篇主文的更新,这些都来自与读者的互动。那么,互动的热度与质量就非常重要了。
于是,在文章中,李笑来提到:
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一般在25-35%左右,得到专栏文章的打开率在40-50%,留言率只有5%。所以,『哪怕是每天留言这么一件小事,能够持续做下来,你都已经成为这个群体中那1%的少数领先者了』。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鼓励订阅;鼓励阅读;鼓励留言。
他鼓励大家,『只要你留言,超过的就不是80%读者,而是:95%』。这个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第二天公布的数据显示,当日留言数量翻了一倍。
这个还不够,他接着说,『做一次前5%并不难,重要的是能否一直保持优势』。
看到这里,我想说,这招实在是太高了!读者为了制造「优越感」,满足领先95%的「虚荣心」,用心持续留言,对于自己来说当然是有益的,对于专栏作者来说,那显然就更有益了。
发奖的环节相当漂亮
每周六,是发奖的日子,有十位读者将会得到奖品。
我看了一下,前三周的奖品,都是他自己写的一本书。在这个过程中,他显然找到了更好的方式。在第四周,他就已经提到:
周六是一个给大家谋福利的好机会,在实现财富自由之前,提前享受一些高质量的生活,也算是某种程度上「活在未来」了。
如果有商家,愿意为我们的读者提供优质的礼品,我们非常欢迎这方面的合作。
于是,第四周的奖品是松蘑,第五周是智能吉他,第六周是订制手环,而这一周则是一个电动牙刷。
每一篇,用两三百字,一屏多的篇幅,去「顺便」介绍一种产品。这是一种多么巧妙的销售啊。
与其他专栏作者的互推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般的专栏作者,是自己吆喝,以此争取读者。可是,「得到」专栏的作者,是为其他作者吆喝。
比如李笑来,为李翔吆喝,为和菜头吆喝,也为雪枫吆喝,他们彼此也互相吆喝。至于罗胖呢,更是开了一个一块钱的专栏,每天为专栏作者们吆喝。这很有意思。
此外,这期文章里,埋了两个彩蛋,可能下一期就会抛出来。这让我很期待下一期的预告篇。
关于《周到》专栏
从这周开始,每周六将为固定专栏,专栏的名字叫做「周到」,也就是「每周的得到」。会整理一周的碎片信息,跟大家一起分享有趣的、有用的。信息来源于一些优质的公众号,「得到」和其他知识专栏,也可能是一篇读书笔记。
希望我的「得到」,也是你的「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