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思维或想法都是不同的。虽然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要是解释不清,对方无法理解你,这时沟通就没有必要了。因为那是非常浪费时间的。
我们都非常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希望通过沟通能够拉进双方的距离。毕竟理解的基础在于沟通,如果沟通起不到作用,那就谈不上理解了。因为再沟通下去绝对会发生冲突,这个时候远离是最好的选择。
有的人能够成为朋友,这是双方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朋友之间性格或想法难道就会一致吗?那当然不会。为什么会成为朋友?是因为朋友之间能够相互理解。
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二人共同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但是管仲和鲍叔牙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但这阻止不了二人成为要好的朋友。这里有个有名的小故事,叫做管鲍分金。
据说当年管仲和鲍叔牙年轻的时候一起做生意,做生意赚了点钱,管仲给自己分了很多很多。而鲍叔牙分得却很少,人们都说管仲人品不好,都为鲍叔牙鸣不平。而鲍叔牙却不以为意,你知道鲍叔牙怎么说的吗?鲍叔牙说,管仲家里贫穷需要更多的钱,而我家里富裕。管仲比我更需要钱。
而后两个入伍一起打仗。战场上,管仲冲锋在后,逃跑在前,差点被问斩,又被已经是军官的鲍叔牙救了下来。
管仲非常感激鲍叔牙,由此诞生了一句千古名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我再讲一个,管宁割席的故事。
话说华歆和管宁同时在一个私塾里读书,但两人性格差距很大,志趣也不相同。管宁是非常典型的文人性格,他自视清高,胸怀抱负,希望长大后能成就一番事业。而华歆就想升官发财,能拥有无数的家产和奴仆,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
据说管宁和华韵俩人曾在菜园中锄地,碰巧挖出了一块金子。管宁视金子不见,继续锄地。华歆却立刻停下锄头,捡起金子,并把它藏了起来。还有一回,他们俩一起读书,华歆听到大门外有车马的声音轰隆隆地传来,他立刻扔掉书本,羡慕地看了很久才回来,却发现草席已被管宁用刀子一分为二。华韵很疑惑,大声问管宁:“你怎么把草席割烂了呀?”管宁却满不在乎地说:“你实在够不上条件做我的朋友,今后再也不与你一起坐了。”
同样是朋友,为什么管仲和鲍叔牙能够同进同退,而管宁和华歆二人却绝交了呢?正如我所说的是否相互理解。
互相理解不了,说明认知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就沟通不了。沟通不了只能远离了,各过各的,各自发展自己,互不干扰。
这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管仲、鲍叔牙、管宁、华歆都是不同的人。管仲和鲍叔牙却成了一对生死与共的朋友,而管宁和华歆绝交。
这如何不能引人深思呢?两个人不能相互理解,那就不要再交往了。若是能相互理解,那就是好朋友。况且人也不能强求所有人都能理解自己,理解不了离开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理解不了那就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