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什么时候狐狸精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其实这也是一个看不见的无形事物,对于好多的男人来说,狐狸精只不过是一个梦幻罢了。
千百年来,中国的男子对于狐狸精痴迷有加,最典型的莫过于蒲松龄了。蒲松龄以前的狐狸精被视为怪物,被认为是不祥之物。自从一部《聊斋》的问世,狐狸精被彻底美化,使得多少男子在夜晚期待艳狐的出现。
今天,我想就狐狸精的渊源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期望方家指正。
一、狐狸精是压抑的封建社会制度下人们对于爱情的一种幻想式诉求。
以我的看法,狐狸精之所以能出现,那是封建社会男子对于爱情的梦幻式诉求,为什么?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遵从的是孔孟之道,对于人的最原始的本真的美好渴求加以限制,对于男女情爱更是禁锢森严,几乎到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地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自然的本能,也是人们追求自由爱情的原始表达。在这样几乎与窒息的社会环境下要找到一种对于爱情的自由的表达方式,那只能靠幻想。像《西厢记》中的张生夜里翻墙而过和莺莺私会,既是一种大胆的疯狂举动,也是对那个社会的一种抗议。
翻开《聊斋》,很大一个比例写的都是男欢女爱,而这些男欢女爱都是在狐狸精的巧妙安排和大胆追求中进行,而且很多篇幅把那些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做了无情的嘲讽。
这些可爱的、甚至有些调皮的狐狸精率性天真,无拘无束,来去自由,爱的张扬,恨得自然。这也是男子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女子。马克思在论述人的自然本性时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人的自然本性决定人的本真行为。
爱情是怀春男女对于异性的一种本真的爱慕,本无可厚非,但是残酷的封建礼教对此横加限制。讲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什么“三从四德”等等,所以,出现了大量的畸形婚姻,如:“指腹为婚”、“娃娃亲”、“童养媳。”等等,这其中,受害最深的莫过于妇女。在这种情况下,男女对于爱情都处在一种可怕的恐怖之中。
所以,出现于狐狸精式的梦幻式诉求也是必然的,这也是对封建的婚姻制度的一种消极反抗。
二 、狐狸精是男子心目中一个理想的爱人形象。
现在社会人们对于家庭主妇的基本要求是“下得厨房,上得厅堂。”这个要求和古代男子对于女子的狐狸精要求相去甚远。看看《聊斋》里的狐狸精个个不仅长得漂亮,还有文采,诙谐幽默,天真自然,更重要的是她们的狐媚,可谓是“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得漂亮的女子未必就会“狐媚,”相反,具有“狐媚”的女子一定很漂亮。狐狸精式的女子取悦男子最厉害的杀手锏就是“狐媚。”所谓“媚”,她不仅仅是漂亮,还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不光是外表的打扮,还有内心的一种修炼。
她既有李清照式的“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有婴宁的爱笑无忌;既有侠肝义胆,也会柔情似水;既能填词作赋,也能把酒临风;既能善解人意,也能爱憎分明;最是常人不可及的是云里雾里,小有法术。
这样看来狐狸精于现在女子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女子那个男子不倾心,哪个英雄不动容?
《聊斋》为我们所塑造的是一个全新的、理想化的女子形象。这个形象超越时空,这个形象艳丽如花,这个形象女子如花花似梦。
狐狸精看男子,只是斜眼一瞟,就使人神魂颠倒。为什么第三者插足往往会成功?听一下女人的骂声你就会明白:“那个狐狸精把你的魂勾走了?”狐狸精,一个会勾魂的女子,你说,一旦被看重,谁还会逃出她的掌心呢?
《聊斋》里的狐狸精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男子们理想中的女子形象,千古不衰,如梦如幻。
三、狐狸精,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神话。
尽管狐狸精式的女子美丽妖娆、顾盼多情,可她们只能永远存活在痴情男子的梦里。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尽管在文明不断进步的情况下生活着,可是,只要阶级存在,人们的等级观念存在,狐狸精式的女子就不会出现。
在《聊斋》里有一篇叫《窦女》的小说,说是一个叫南三复的阔少爱上了一个贫家女子,指天为誓,发誓要与女子白头偕老,后,有媒人提亲,为富家女,南三复转念:“贫家女子岂可匹配?”遂于窦女情绝,迫使窦女遭到遗弃,最后坐化于南三复门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里,人们的婚姻观受阶级的客观限制,以门当户对为前提,婚姻附加了利益,婚姻就成了利益的附属物。现在依然如此,票子、房子、车子依然是当下社会婚姻的前提。
为什么婚外情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在思想深处,除了追求刺激、效法西方意识观念之外,人们的狐狸精情结依然存在。不论这个社会怎么开放、怎么文明,狐狸精永远都是游荡在夜空的花朵,即使绽放,那也是瞬间的美丽。
阶级不死,美丽的、自由的狐狸精之花就难以绽放。所以我说,狐狸精,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神话,理由就在这里。
换句话说:狐狸精就是自由爱情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