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时候开始教我家五岁半的小朋友写书法。
并不是为了让他以后写得一手好字,或走成名成家那条路。只是希望他能通过书法这个途径,能跟传统文化有个心灵上的感应,不至于以后对着王羲之、黄公望的真迹不得其门而入。同时也希望他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偶尔能借由书法静下心来。
所以一开始做练习规划的时候,就准备先让小朋友先看一看书法的全貌,把书法演变的过程温习一遍,再选一门深入,这时候的深入才是有选择的有意义的深入。
我觉得借由自己能力,尽量去带小朋友获得一些更深刻的体验,要比直接带他有目的地写好了某种字有意义得多。
一,峄山刻石
秦始皇东巡时曾刻石七方,名为《峄山》、《泰山》、《琅琊》、《之罘》、《碣石》、《东观》、《会稽》。现仅存《泰山》、《琅琊》二原石。
《峄山刻石》现有三种重摹本:最早的是清嘉庆二十一年王绍兰嘱钱咏摹刻本。范本用的是南唐的徐铉奉敕临抚双钩本。其次是光绪年间,曲阜的一位姓贾的摹钱本。还有木版横刻本一种,不明所在。
今天所见到的是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由宋代人所刻,现藏在西安碑林里。
《峄山刻石》是小篆的代表作。其笔画略细而匀整,且多用圆笔,字体呈方形,表现圆浑流丽之风格。书写这种字体的时候要求中锋用笔,笔毫行进时不能有任何的波动和扭曲,这样写出的线条才会给人以圆润流畅、精细圆整的感觉。
写《峄山刻石》会帮助小朋友练出平衡感和稳定性,尤其是中锋的稳定性和起收笔的稳定性。这其实跟学武术的时候站桩一样,动作虽简单,修炼的是内功。桩站稳了,后来的万千招式才不至于沦落为花拳绣腿。
甚至到后来,所有你觉得字写得太飘太浮的时候,都可以回过头去练练篆书。
二,张迁碑
等小朋友写到中锋稳定、结体均衡,就可以选择隶书了。
汉隶本身就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在中锋的基础上,隶书增加了提按和转折。从隶书开始,要求书写者下笔有一些速度、力度的变化了。
隶书有非常代表性的一笔,叫波磔。波磔即波笔,也称三折笔,即“一波三折”。横波笔的典型用笔,叫“蚕头燕尾”。隶书体势偏扁而平整,采取分势,凡字有数笔横画而无撇、捺、走之旁者,必有一波磔笔,成为此字突出的笔画。其用笔是逆入、下蹲后转笔往上右行,徐徐提笔到笔画中间后,又徐徐下按,至收笔向下按顿,然后转笔往上挑出,如同燕子的尾巴,至出锋后收笔或回笔收锋。
需要注意的是,波磔笔在一个字中只有一笔,即使有许多横画的字,也只能有一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燕无双飞”。
《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较为朴拙。通篇为方笔,书风端正朴茂,方劲雄浑。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
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字形偏于古拙一路,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结字运笔已开魏晋风气。结构组合,端正中见揖让错综,灵活变化,殊多生趣,而又沉着方劲。
《张迁碑》的用笔,波磔分明,四角方折,是个很有力的碑。写《张迁碑》对训练小朋友下笔的力度是很有好处的。
三,曹全碑
写完《张迁碑》后,可以写一下隶书里比较柔的碑——《曹全碑》,去平衡一下在《张迁碑》里面那种太硬的东西。
《曹全碑》有天下第一秀美之称,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
其用笔逆入平出,以圆笔为主,运笔如顺势推舟,很少有大蹲大跳之笔,不激不励,笔势稳健,婉丽绰约、明媚多方。磔波往往写得比较长,姿态也各种各样,或如小溪潺湲,或轻轻下按,然后顺势挑出,缓逸流畅,得翩翩欲飞之姿。它的秀气,可以克制《张迁碑》里面太过硬或强的那些东西。
写到这里,其实已经可以看出,每个贴都能帮小朋友解决不同的问题。写不同的贴,小朋友能获得不同的能力,每个贴带给他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说起来,书法史上产生的每一种样式,一定是跟那个时代是同频率的。然后有一个生就会有一个克,下一个时代的风格就正好是克制前面那个时代太过的那部分东西。所以带小朋友跟着这个历史流走的时候,其实也是帮小朋友省了很多力气去克服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四,礼器碑
终于来到了《礼器碑》。
《礼器碑》是一个更为精致、更为严谨、更加规范的一种书体。它的笔画粗细对比非常强烈,质感很不一样。它能将笔画的粗细、方圆,笔势的动静,向背完美地统一在一起,清超遒劲,庄重典雅,高古且充满逸趣,可谓集汉隶各老成持重之大成。
《礼器碑》的笔画瘦硬刚健,收笔转折多处方折,笔画较细而刀法及捺粗壮,构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而且多少带有一些和居延汉简书法相似的地方。但是它瘦不露骨,不伤于靡弱,显得很有力度。尤其是碑阳书法,更是精美绝伦。而碑侧和碑阴,因为记载捐助者的姓名和捐助钱数,显得要随意得多,大小疏密皆不经意,但反而有一种变化之美。
临习《礼器碑》可以让小朋友跟随其线条起伏变化,来训练下笔的速度跟力量。
汉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实在太多,《乙瑛碑》俊美、《史晨碑》古朴、《孔庙碑》纵逸、《华山碑》奇古、《衡方碑》灵秀。汉隶本身就像一个母体,后世不同的笔法和风格,其实都是在它基础上产生的。
习字过程中,需要小朋友不断调整,最后达到一个平衡。
临习完隶书,接下来就可以选择一个所谓的正体,比如唐代的楷书一门深入。关于唐代的楷书,那是另外一个庞大的话题,等下次详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