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狮子心理科普课之NO.1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
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对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态。
然而,即便功勋卓然,对于心理学是否是一门科学的争论,却始终没有停止。
因为,迄今为止,对于如何区分一个人是否是精神正常的人,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心理学家都没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原本科学家们也认为回答这个问题不是太难,但是后来却被一个著名的实验改变了看法。
1
为了说清楚后面学术性比较强的实验,先讲一个故事。
多年前,在意大利,三位男士在一个巴士站等车,这时候一辆巴士过来,司机友好地招呼他们免费乘坐“顺风车”。结果他们却被送进了一家精神病院,经受了惊心动魄的考验。
原来这位司机是为精神病院运送病人的,因为疏忽,中途跑了三个。为了不至于因此而失去工作,这位司机灵机一动,干脆到车站去揽几个乘客凑数吧。就这样,三个倒霉蛋愉快地上了车。
如果仅仅是这样,这三个人到了医院,说明情况后,可能很快也就出来了。但他们这次碰到的是一位见识过很多精神病人的“老司机”。他在交接病人时的一句话,彻底让假戏成真。
“这批病人比任何一批都难以押送”,司机对来接病人的医生仔细地叮嘱道,“他们不仅容易激动,而且还胡言乱语、行为怪异。”
正是听了这个叮嘱,这三个倒霉蛋一走出车门,就被好心的医务人员强行架到床上,迅速绑了起来。
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处境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医务人员不仅不听他们解释,而且取走了他们身上所有的物品,包括腰带。
在精神病院,怎么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呢?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带着强烈的好奇,美国记者格雷·贝克对三个人进行了采访。
这其中的甲告诉记者,为了逃出去,他认真梳理了自己的思路,做了周密的思考。他认为,要想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并不复杂,只要正确描述一些普遍公认的真理就OK了。
于是,他对医生说,"地球是圆的"。
他想,讲真理的人,总不会被人当成精神病吧!
可怜的是,真理并没能拯救他。
当他第14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护理人员就在他屁股上注射了一针。负责看护他的医生质问他,“地球确实是圆的,但是用得着你去说14遍吗?”
乙的遭遇跟甲差不多。他说,“我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人,我告诉他们我是社会学家。我告诉他们,我知道美国总统是克林顿,英国首相是布莱尔,德国总理施罗特,法国总统是希拉克。我还告诉他们,我知道南太平洋各岛国领袖的名字。马绍尔群岛的总统是诺特,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是索马雷。可是当我说到图瓦卢总理是马堤亚时,他们就在我的屁股上打了一针镇静剂。我就再也不敢讲下去了!”
最后,乙和甲都是被丙救出来的。
记者对丙这个英雄式的人物充满了好奇。他问丙,“你是怎么逃出来的呢?”
丙说,“我没有做什么呀,我只是进来后什么话也不说。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到读书时间,就去读书。当医护人员给我刮脸的时候,我就说谢谢。第28天的时候,他们就让我出院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荒诞,海狮子老师也无法证实是否真实发生过,但至少它代表了人们对现代心理学的一种反思或者质疑。
医生们到底能不能通过现有的科学体系,判断来人是否是精神异常呢?难道科学家辛苦建立的诊断体系,真的没用吗?
2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汉(DavidL.Rosenhan)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罗森汉的研究课题在当时看来是很猛的,他想通过实验,去研究到底精神病诊断的那一套有用没用。
要知道,上个世纪70年代,精神病学及其研究已经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甚至在临床上较为有效的诊疗体系。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质疑,是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味道,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但是,罗森汉不是一般人。他不光是想想,还设计了一套十分刺激的实验去论证这个事。
他招募了8名志愿者来作假病人,其中一个就是他自己。
在实验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把自己送到位于美国五个州的精神病院。
他们对医生陈述的病症,只是能听到一些无意义的、空洞的声音,比如“砰”的响声等等,其余言行都一切正常。结果,除1人外,剩下的所有人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所有人进入医院后,都不再表现出任何异常。他们要想出院,就要靠自己去说服医生他们是正常人。
他们的住院时间从7天到52天不等,在这期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
一开始,出于科学研究的目的,这些“病人”偷偷记录了每天在医院的经历。但后来,他们发现“偷偷”做这件事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记录”这件事本身就被医护人员认为是不正常的。
与此同时,就在医护人员认定他们是精神病患者的时候,在一起住院的累计35名“病友”却提出强烈质疑。质疑他们是假病人,是卧底的记者,是来医院检查的。
住院期间,每次医生为志愿者发放药片之后,他们都会把药藏起来,再用马桶冲掉。然而,他们惊奇地发现,这个行为在那些真正的精神病人中也很普遍。很多真正的患者,同样会把药片扔进厕所。
更出乎研究者意料的是,有一次,医院的女医护人员,竟然会当着一群男病人,解开制服扣子,调整自己的胸罩。这不代表医护人员的有意挑逗,而只是因为医护人员确信他们都不是“正常人”。
通过这个实验,罗森汉证明了,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如果一个人被贴上精神异常的标签,他的正常行为特征就很容易被掩盖。现有的心理诊疗体系中,一定在某些方面存在着问题。
这一研究,震动了整个精神卫生专业领域。
有一所医院甚至在结果公布前,就大为恐慌,怀疑是他们医院误诊了“病人”,他们迫切地想通过事实为自己洗刷“罪名”。
3
在得知这种情况后,罗森汉通知这家医院: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他将派一些志愿者过去参与实验,希望医院能够认真做出评定。
三个月很快过去了,医院告诉罗森汉,有139人被确认是假病人。其中,至少有19人被医护人员和研究人员都评定为“假病人”。
然而,真实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罗森汉在三个月里,一个假病人都没有往医院派。
从1973年到1975年,罗森汉在12家医院重复做了实验,都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这些实验,似乎在告诉科学家们一个可怕的事实:现代心理诊疗体系在很多情况下可能是无效的。换句话说,也许科学心理学诞生这100来年的时间,科学家们都白忙了。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耸人听闻?
别着急,故事到这里,并没有完。
一些科学家纷纷提出对这个实验的质疑,其中一个最主要的观点是:如果有人假装肚子疼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某种病症,你也不能说诊断体系都是无效的。因为出于人道主义和医德,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从来不会假定病人是个骗子。
在随后的时间里,关于这个实验的思考,一直都在继续。
这其中,最主要的进展是后现代心理学带来的。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后现代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诊断有了全新的认识。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疾病是一种语言或社会的建构。
这个听起来太学术化,咱通俗点说就是:在不同的语境或者社会文化里,对心理疾病的判断标准就不一样。
举个例子,比如现代心理疾病目录中的自闭症患者,过去在西方一直被认为是“生活在上帝身边的人”;波兰有句俗语,“不沮丧的人是傻子”。
所以,心理疾病的病根主要不在每个人自身身上,而在于社会和话语系统是如何对人们的思维进行建构的。
基于以上理论,后现代心理学认为,即使不去深挖来访者的故事,不去刻意探究产生心理问题背后的原因,只是帮助对方去建立新的、正向的、积极的思维架构,也可能帮助对方改善情绪,获得更快乐、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