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那么厚怎么样浓缩成一张思维导图的内容呢,好像无从下手?我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路一】
书本目录大纲,通过一本书的目录作为一级标题,提炼后作为思维导图的主支关键词,然后后面分支就是二级标题,小标题等等,思路会比较清晰,关键词内容就像我们以前考试划重点一样,把你认为比较重要需要记忆的部分再提炼出来。
优点:按着作者的思路画比较容易上手,适合新手练习
缺点:内容会显得繁琐,一个画面内无法呈现那么多内容,能吸收到的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有限
适用:
1.考试书籍(不能按照自己喜好,也不能有考点遗漏)
2.章节或一篇短文(内容太多就会放不下)
3.软件绘制(尽可能多的放下想放的内容)
【思路二】
通读全书后,金句摘录,金句就是对自己有启发有帮助的内容,揉合全部内容后,再对以上内容进行整理,提炼出自己的思路,把全书分成几个大块内容进行绘制。
优点:做完后对全书的理解比较深刻,能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缺点:耗时比较多,需要较强的逻辑分析力
这个方法开始可以从薄一点的,知识量比较少的书开始,完成后会很有成就感的,比如我画《小狗钱钱1.2》都是用这种方法:
【思路三】
以指导自己探寻答案为目的的方式,比如pr阅读法,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来制作,框架非常清晰,一般固定5个分支,分别为:目的(看这本书的目的),3个关键词(浏览全书的时候对什么内容最感兴趣或最想了解,从书中挑出3个),Aha(看完本书后你会有哪些行动)。因为人的大脑一次性能关注和记忆的点有限,所以它建议你挑选你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3个点,然后去全书中翻找有提到这个关键词的所有内容,然后再梳理一下思路,整理内容。
优点:这个方式做思维导图比较轻松有趣,容易出图,实用性强可以指导自己行动
缺点:专业书籍、经典书籍、学科类、考试类不太适合,会有可能遗漏重点内容
【思路四】
模块化出图方式,可以借助很多思维模型,其实上一种pr法也属于模块化出图,就是模式方法已经固定,只是把相对应的内容补充到分支上,此外网上比较流行的洋葱阅读法、五维阅读法,都是提炼了一种比较高效的阅读方式,根据他的方式来阅读拆书并且出图,比如五维阅读法,就是把自己当做读者、作者、评论者、推荐人、编辑五大维度去阅读,就是站在五种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本书,这样一本书的五条分支就非常明显了。
比如作为一个读者,你会关注什么,作为评论者你会关注什么,当自己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角度的时候,对一本书的关注点就会不同,这种模块化的方式,一级分支已经固定了,你需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个模块给的提示进行下一步的思考和提炼,这种方式更强调你对一本书的深度解剖和思考
优点:本身的阅读模型就非常的有价值,可以快速帮助理清思路找出重点
缺点:需要提前了解这个模型是如何使用应用的
【思路五】
这种应该是最难的,结合以上,再加入批判性思维,以及主题阅读同类书籍类似观点碰撞,同时在作者观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思考。
其实就是主题阅读,针对一个话题,几本相关的书一起,挑选相同/类似或不同的观点,这时候在一张图上,就会发现观点与观点之间的细微差别和具体应用范围
优点:彻底盘活知识,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
缺点:对制作导图的人知识量要求比较高,思路要比较广,比较难
这本书倒不是主题阅读,但是融合了看过的其他几本书的内容,很多与本书内容不相关~
【思路六】
听书笔记,比如读书会,在别人已经有提炼的基础上再去画,一方面内容已经比较少,另一方面提炼者的思路也会比较清晰,这里建议参加好的读书会,拆书人的水平会影响到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和吸收。
优点:不需要自己再去阅读全书提炼关键信息,省时高效
缺点:也是不需要自己再去阅读全书,别人的拆书始终是别人的,但对于自己拆书能力还比较弱的话,也比什么都不做好
这几天的听书笔记,来自up子木的读书会,听书肯定比自己看书的出图效率高呢:
新手入门建议:
1.从一篇文章或一个章节开始:
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关键词提炼能力,这个是基础
2.听书笔记
这个在阅读上省时了,但是如何边听边画,因为对书不熟悉,也不知道讲书的人会讲几部分内容,所以可以用草图的方式,先把讲书人的观点罗列出来,再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合并的,重新整理
3.从较薄,知识量较少的书籍开始
一方面你能很快看完书,另一方面你挑关键内容也不会很多,在这个基础上再梳理思路会容易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