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思考🌿
全文共1843字,阅读时间6分钟
做一件事不难,做好一件事难,而持续地做好一件事,难上加难!
写作也是一样,从无到有易(写一篇文章不难),从有到优难(写一篇好文章难),而持续地高质量输出(天天写出好文章),难上加难!
1.好文章是“技”和“术”的辩证统一
写作是一门技术活。“技”就是指文学性,指的是表达深度,而“术”就是传播力,指的是表达技巧。如果把写作比作谈恋爱,“技”是一个人的内涵品质,而“术”就是搭讪技巧。要和写作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需要“技”和“术”的辩证统一。
只有“技”没有“术”,抓不住人们的眼球,你有深邃的思想,却只给读者一把钝钝的铁锹,少有人会忍受枯燥去探索陈词滥调背后的奥妙;而只有“术”没有“技”,虽然你会牵着读者的鼻子走,可走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花拳绣腿的表面下,没有真功夫,这样的文章终究也只是昙花一现,回头率不高。
2.日更是量变到质变的阶梯
对写作的初学者而言,思维的深刻性一时半会儿还未练成,因为深奥的内涵需要生活的历练和不断地学习沉淀。因此,刚开始,可以先从表达技巧开始训练,从讲清楚一件事,表达好一个观点开始。当然,讲清楚一件事不需要形容词砌墙,也无需诘屈聱牙地卖弄,踏踏实实地做一段简练的表达就行。
一千字是一个门槛。在写作的前期,要先保证量(至少一千字)一篇文章的输出,然后在量的基础上打磨写作的技巧,每天一千字,要把琐碎的事情讲得精彩,让人看得进去,看得下去,在日更中研究写作的规律。因此,日更的初期就是要训练自己能够从读者的角度来进行创作,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偏好。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日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那写作也必须从量的满足提升到对质的要求。谁都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提高最低水平值,保持着高质量的输出。这就需要你能够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去揭露宇宙的真相或者提炼生活的共性,把你对世界的看法用人们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引起共鸣。
3.高质量日更需要——真听真看真感受
当你熟练掌握了所有的电影表达技巧(层层叠叠的蒙太奇、眼花缭乱的特效、雄壮激昂的配乐、美轮美奂的服装和恰到好处的剪辑节奏等等)后,你就需要一个好剧本来支撑这90分钟的时长。否则,当人们走出电影院后,会很快忘记电影的内容,因为视听刺激带来的愉悦是短暂的,只有内容才会揪住人们的的心。
写作和创作电影相似,你要如何提炼生活的剧本,让它融入到你的文字?——真听真看真感受,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
观察——就像演员要演好喜怒哀乐,就必须从人生中去全力感受那些狂喜的,低落的,忧愁的,抓狂的,痛彻的···情绪起伏的每一个瞬间,都要放大毛孔去感受,让自己脆弱而敏感,去体会人间的丝丝烟火,然后铭记在心,在需要的时候立刻调度。
你的写作就是你感受这个世界的情绪放大镜。你要把生活中的感受放大,让情绪膨胀,让生活本身为文字注入灵魂,用笔触勾勒出生活的轮廓,用情绪为之上色,最终让读者看到你的斑斓或破落。
思考——你对世界的认知是生活和教育铸就的一个整体是否牢不可破?对于知识和概念,观点和态度,你不能够被动地接受,必须要批判性地思考,因为一直如此,未必是对的。耳听为虚,眼见的也未必为实,相同现象的背后可能是不同本质在支撑。昨日的常识,可能变成了今天的谬论,而今天的常识,又有多少会在未来被推翻?写作就是要借文字来捋清“世俗智慧”。
许多观点就这样摆在你面前,任由别人唾沫横飞,他们呕哑嘲哳跟你说,这就是对的!在信息的洪流中,你要通过写作来立一根批判之柱,要对材料加以检索,加以思索,加以筛查,那些塑造出我们的世界的态度,背后的理论是否一直都是对的呢?
你的写作就是要让文字尽量准确地反映这个客观世界。不偏不倚,最好能跳出自我的局限,这需要不断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用输出倒逼自己对输入的思考。
记录——人的记忆都是不靠谱的。人们会随着时间推移,把记忆装扮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算是史书,也无法做到绝对真实公正,真实的历史往往都是藏在不同记录角度的史料对比之中。
你的写作就是要绘制自己的“历史地图”,记录自己在不同时空的不同轨迹,从和不同人物不同事件的交互中知来路,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全面记录自己的历史,才能够在回首往事时,对自己有个比较科学的总结。
当你能在前期的日更中稳住脚步,逐渐掌握写作的“术”,然后在量的积累上,对生活用心用情用力地吸收直接经验,在经典作品中体会间接经验,不断打磨自己的“技”,在锻造思维深度的同时也不断提高文字的传播力,那么,在你剖析自己或描述世界时,就有许多人会借助你这双慧眼。
待到彼时,你就离高质量日更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