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看到过很多推荐,是英国国民入门级心理咨询入门书,曾要在《现微信读书》上搜过,没有电子书,只有纸质书,现在非常习惯于看电子书,没有电子书那就不看了,好书那么多。最近李松蔚老师推荐了《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准备买纸质书,刚好看到这两本有一个套装,就顺势买了。
两本书到了一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只有薄薄一本,不足200页,就先看了它。本书讲了一个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通俗易懂,又很实用,基本是一口气读完了。
里面有讲到人有三种状态:儿童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这三种状态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
儿童的自我状态又分为:自然型和适应型。儿童基本情感包括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和恐惧,这种生来就有的情感构成了自然型儿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吧,生来就俱有,并且伴随终生。
为了活下去,儿童时期完全要依赖父母,所以从出生开始就要适应他们的喜怒无常。这就是所谓的适应型儿童。
我的理解,活得比较自我的多数属于儿童自我状态中的自然形,讨好型的则属于儿童自我状态中的适应型,状态不同都同属于儿童自我状态,虽然是成年人,并没有到成人的自我状态。
书中列出了儿童释放愤怒的由弱到强的顺序很意思:
退缩、厌烦、拖延、郁闷、任性、怄气、撒泼、叛逆
看看你家孩子到了哪个强度?出现这些情绪时,是不是孩子在表达愤怒?这些愤怒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对我们自己其实也一样,我们出现这些情绪时,其实也是在表达愤怒,我们的需求没被满足。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我们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父母自我状态”分为“养育型”和“控制(挑剔)型。
“养育型”就是大包大揽、付出型,觉得他人需要自己的关心照顾,离开他不行。
“挑剔型”则象个法官,“这个法官一直在控诉别人,给他们定罪,然后就能顺理成章地惩罚他们。”
你是属于“养育型”还是“挑剔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挑剔型父母自我状态”挑剔的不只是对别人,有可能是对自己,就是自我怀疑自我批评自我惩罚,比如书中的蛤蟆先生。
除了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还有一种状态叫“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 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在这个状态下,我们不再被父母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须的。每一种状态都对生存有价值 。只是只有“成人状态”我们才能学到新知识。
“儿童状态”体验到童年的感受,会再现过去的情形,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学不到新知识。“父母状态”时基本上不是在挑剔别人就是在教育别人,不管是哪种,都是“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也只会让人固执己见,旧的思想主宰着你,同样不会接受新理念新知识”
“成人状态”则是最难进入的状态,因为其它两种状态都是不假思考自然进入的状态,“成人状态”需要靠自我的主动思考、有意识地练习,需要跟固有的思维去抗争、去改变。
书里还讲到人生坐标,也很有意思,分别是: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组合成四种情况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好我不好、我好你不好、你不好我不好大大家都不好。
“一旦我们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风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一个词来说,我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自我证言””
人们玩的心理游戏显示了他们处于人生坐标的哪个象限。
“你好,我不好”:这类人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都比他好。低自尊的人通常觉得生活对他们不好,却更善待别人。处在这个象限的人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他们玩的心理游戏就是:“我真不幸”、“PLOM"(可怜弱小的我)、“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认为自己很糟糕的极端状态就会“自杀”。这个坐标轴的人处于悲伤的“儿童自我状态”
“我好,你不好”:描述的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好的那一类人。处于这个心理坐标的人常常会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对别人评头论足。“NIGYYSOB(Now I have Get You,You Son of Bitch)",中文版书中翻译为:“我抓到你了,你个坏蛋”。这类人就是把“斥责和惩罚别人视为己任。他们会说,‘要不然,那帮人会觉得犯了错还能侥幸逃脱’!"这类人还会玩的游戏“你为什么总让我失望”“你怎么敢"。这些施虐者利用任何时机来制造一些能让他们评判和惩罚别人的情境。处在这个象现的人极端行为是”谋杀“。
这类人处在“父母状态”,而且永远处于“挑剔型父母状态”,有时会摆出“养育型父母”的姿态:“我比你更心痛“、”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是不是我们做父母的口头禅?
书中还是提到这类人从来不会抑郁。“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搞抑郁。愤怒的人从来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的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我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
“我好,你也好”:觉得自己是好的,也相信别人是好的。
“我好,你也好”送给自己,也送给大家!
202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