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讲记》医案琐谈四
原案:
许某某 女 62岁 成都 复诊(已连续复诊1年余)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主诉:咳嗽减、已无黄痰,膝关节、踝关节肿痛减轻,人已不畏风了。
四诊:舌质暗、苔薄白腻罩黄,脉略紧。
处方:6付,每日1付。
制附片90 白术15 砂仁15
松节15 桂枝尖25 茯苓20
木瓜20 淫羊藿25 杜仲20
炙甘草10 生姜60 干姜30
原方重排:
制附子 桂枝尖 白术 炙草 生姜 淫羊藿 松节 杜仲 木瓜 +砂仁 +干姜 茯苓
方解:
附子、桂枝尖、白术、炙草、生姜、淫羊藿、茯苓、松节、杜仲、木瓜乃附桂法中扶阳治痹法之初始法之变法,扶阳以祛痹邪。砂仁使精气合于五脏,正气更旺。干姜、茯苓一温太阴之寒,一化太阴之湿,使寒湿去咳嗽消。
简释:
本案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人仍畏风;咳嗽,黄痰已无;苔薄白腻罩黄,舌质暗;脉象略紧。
首先,从症状上来分析。第一个:仍然畏风。畏风有两种情况,一是气虚畏风,表现为疲乏无力而畏风;一是太阳中风而畏风,此案显然属于第二者,故卢师在扶正祛痹第一法中,用了白术和淫羊藿的配伍,而没有用苍术。
第二个症状:膝关节、踝关节肿痛,这里要注意的是肿痛,而不是红肿热痛。肿痛,乃湿邪凝聚一处所致。我们看卢师的用药,选择了松节、生杜仲、香木瓜三味。
先看香木瓜,卢铸之老先生云:微辛微酸,理肌腠,通网油,快肠利气,理脚气最良。意思就是这味药,既能理肌腠,除肌腠(脾胃主肌腠,属土)之湿,通三焦(网油即三焦,属木),祛三焦之湿,又能快肠(酸苦咸涌泻为阴,酸能泻,故快肠)利气(辛理气,故利气),治疗脚气肿痛最良。
木瓜香能化湿,酸以舒筋,辛能通达,其所治疗范围在于皮毛、肌腠、网油与筋膜。
本药既可除湿,又能养筋脉以舒筋脉挛急,还可理气;既可入肌腠,又能入网油筋膜,还能通皮毛,可谓一药多能。
与此同时,既能除湿又能舒缓筋脉拘挛的药物还有一味,那就是薏米。不过,薏米之性味甘淡微寒,以治疗湿热为对机,其舒筋脉之拘挛,是建立在祛湿补脾以荣木的基础之上的,与木瓜不同,木瓜以治疗寒湿为对机,其治疗筋脉挛急是建立在祛湿和酸以养肝体的基础之上的。这里顺便提一下,多说几句。
基于以上对木瓜的认识,我们可以反推出,本案除了有膝关节、踝关节肿痛外,必然还有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的症状。
松节,通百节,行滞机,导联筋骨肉,交通阴阳,祛风燥湿而止痛。杜仲,通达神经,引五液润筋养骨,补肝肾而强筋骨,凡大筋驰长,小筋软短之病可医。二者与木瓜同用,祛风除湿润养筋骨而疗筋脉之挛急、关节之肿痛。
第三个症状,咳嗽,黄痰已无。这个症状看起来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没有什么联系,但,仔细分析,我们便可知道,它们之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的。这是一个寒湿咳嗽,舌苔白腻罩黄,虽有化热之象,其本究竟寒湿,故,卢师用干姜温太阴之寒,用茯苓利太阴之湿,使寒湿去,咳自止,痰自消,并且已经产生了咳减黄痰消的效果。
关于此案用扶正祛痹法,彭师曾如此说:凡是风寒湿三者杂聚于体内而成痹病者,均应扶正扶阳祛痹邪。我自己的理解,此案描述脉诊时说,脉略紧,桂枝法当用,但,又用了扶阳扶正的附子,必然是左尺肾脉微弱,否则不必加附子入方了。
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自己说明白了没有,希望读到此文的志同道合者,提出中肯的意见,以便于我今后的修改和改正。谢谢。
2019/4/25 书于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