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郁怒最易伤人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很多逆境,来自官场内部的忌刻,疑谤和攻击,多于来自同僚的真枪实弹。这使他养成了一种“忍”字当头的性格。曾国藩对弟弟们常说,“忍”是走出逆境的良方。凡是属于抑郁发怒的情绪,都最伤身体。曾国藩早期入官场的时候,也是易怒的脾气,例如,在与同僚左宗棠的交往中,他常常因为意见不合而大发雷霆,甚至影响到工作的正常进行。好在曾国藩有每日反省的习惯,加之潜心研读《道德经》、《论语》等古籍,修炼内心,提高了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这让我联想起以前读过的《方与圆》一书,有一段话说的太好了:
忍: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头忍最高,小不忍祸端常起,互无欺各自平安;和:世上谁能无有过,莫为小事动干戈,和与人交受众敬,百忍堂中有太和!好一句“百忍堂中有太和”,化干戈为玉帛,一个忍字,不是把气往肚子里咽,而是提高自己的怒气阈值,或者说提高自己的怒点,不会动不动因为一点小事发火,从而以体验的心态来面对人生。关于“忍”的扩展,可以看这篇文章:刚柔进退显智慧,百忍堂中有太和
二、满招损,谦受益
在曾国藩看来,无论军事失败还是达官贵人家的落魄,都是因为骄傲和懒惰其中一点所造成的,所以他认为去掉傲字为第一重要。自己位高权重,应该时刻保持谦逊,切勿因功自傲。曾国藩之所以成大事,有一条重要的秘诀就是“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这与曹操的名言“吾任天下之智力”的意思差不多。可以说,曾国藩是把众人的智慧为己所用的典型人物。他胸怀广大,心平气和,从不居功自傲,看上去就像一位老儒。凡是有人向他进言,对的就采纳,不对的他也不予以辩驳。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可是关于人心、人性的处理和认知却一直未变,现代语也在解释“满招损,谦受益”这六字,小时候老师就时常教导我们“谦。道理人人都懂,可是能做到的就是圣人,可见知道不是做到。对于谦虚的重视,早在《周易》诞生的商朝就已经得到印证。你知道易经六十四卦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你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第十五卦谦卦,地中有山,本是离天最近的山,却藏入地中。从初六的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到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所以你看,谦虚的美好品德自古有之,只要有人的地方,这个品德就不会失去价值。
李鸿章曾经直言他的老师,说他“懦缓”,即做事胆小、谨慎太过、迟缓、效率低下。曾国藩并不怪其无礼,而是欣然表示同意。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打掉傲气,谦逊待人。谦逊就是对自己的短处和不足有高度的自觉,永远以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相比较,虚心向他人学习,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被学生李鸿章评价为“懦缓”的曾国藩,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欣然同意,从这方面也反映了这位大儒广博的胸襟,已经他那条成功秘诀:“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将每个人的小利集结起来,从而成就更大的愿望。正如我党早期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目标,切实是广大穷苦百姓的个人私利,却因为这条团结了广大人民,使我党站在了民心所向的一边。曾国藩在为人处世上非常谦逊低调,总是把别人放在前面,自己则保持谦虚的态度。无论是在管理军队还是处理公共事务时,他都以谦虚为首要原则,从不与人争功或贪图权力。实际上,他甚至主动要求减少自己的权力。这种谦逊的态度不仅帮助他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安全,还使他能够安享晚年。在成功镇压太平天国后,曾国藩本可以获得更高的官职和更多的封赏,但他却主动向朝廷提出减少封赏,强调这是整个团队的功劳。作为一位熟读历史、国学的圣人,他太懂了什么该取,什么该舍了。曾国藩的修身法宝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指南,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智慧。通过“忍”和“谦”,他教会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谦逊。愿我们也能从中汲取力量,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