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称,经有两条,一般来说,人得病多数开始只病一条,只病一穴,然后病传,病传一穴,一穴受症,病传一经,一经受病。病传导一周,周身皆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某条经络,某个穴位出现淤堵,不是一下子马上就废掉的,而是步步为营进行传导,一穴一穴的传导,然后再一经一经的传导。
如果能在一穴病的时候抓住其点,那么就可以截断疾病的传导过程,恢复身体正常运化。
不能截止,则会影响传导到下一穴。一穴不通,病传诸经。
等待诸经皆病的时候,脏不能得供,不能传导自身的功能到末端,不能联系上下内外,那么内脏就要废掉,就是人体将要结束的时候。
这些过程及影响都不是直来直去的,而是弯弯绕的有多种情况参与,包括维脉跷脉等奇经参与其中,只要有一点点受到影响,整个功能都会受限,都会出问题,这是人体的特性决定的。
我们人体之所以这么高级,也正是因为这些弯弯绕相互影响才形成的。人体本身就不是直来直去的,如果把人体当作机器一样直来直去的去处理,那么人体永远也弄不明白。
这些过程比较复杂,不单一个点,一个段,人体所有的功能都是全局的,一发而牵连全身,单纯学习比较难以理解,需要慢慢的去了解思考分析才能统览全局。
我们在其他的篇章中说了,人体基础是阴阳。最基础的构成形式就是代表着阴阳的空间和时间所组合成的个体。那么,为什么经络也会有太阳,少阳,阳明,厥阴,太阴,少阴的分类呢?这些都是什么概念呢?
人体是内外相应的,经脉发自五脏,五脏有性,故此各经脉也随其性,也就有了阴阳分类。而脏腑的阴性阳性不是我们的祖先们强行归类的,而是他们的本态就是这样,古人不过是把他们总结出来而已。
在一个人体内,小肠和膀胱的阳热是极足的,胆和三焦系统是次一级的,阳明的大肠和胃是太阳之后最烈的过程,但其阳性已经处于末端,阴性开始上升,故此他们虽然也很热,但由于处于阳之末端,所以他们的热能后劲不足,不能普发,故此没有太阳的真火性。
同样,太阴也是如此,阴足而阳较弱。少阴的阴就次一些,阳性却比太阴重一些。厥阴反比类于阳明,阴极重,但阳初生,故此本身虽阴却具有少量的阳性。阴脏虽然属阴,但是他们也是动的,也是具有一定热能的,但这个动能和热能要次于阳脏的。
我们说的手太阳经足太阳经,其实就是说的这条经络的本尊是太阳性,很热的易动的。当他们阳热不足或者动能不足了,那太阳变弱,其阳性或不如少阳阳性足了。甚至,在某些人身上的太阳还不如别人身上太阴的阳性足。
一般来说,阴脏需要的血液滋养量要远远大于阳脏,阳脏需要气的量要大于阴脏。所以呢,血不足伤阴,也伤五脏。气不足伤阳,伤阳脏,就是六腑。
咱们文中所有的脏腑经络,自身都是具有一定的本性的,经的本性和脏的本性是相同的。太阴脏需要血液多,那么其太阴经需要血液滋养也多。就像自然中的种子,成长之后所开的花朵,结的果实都是具有自己的本性特色的。但这些本性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必要特别的去强调,为了读者能易于明晰理解,就不用各阴阳来指经络,而直接采用各脏腑经络名来用。
经络发源于脏,内外相应。经络的穴位对应着其脏之内的各个位置,各个功能,故此,我们可以通过外在的经络来调整内脏的各个位置与作用,当你触动穴位之时,就是触动内脏之时。只不过,这些是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感受得到。
可见者易,不可见者难,人体中能看到的只是人体的一部分,不能看到的部分才是人最紧要的。我们古人正是经过了无数的研究解剖总结分析之后才能总结出了人体不可见的部分。
有人说中国古代有解剖学吗?这些都是很幼稚的问题,不要用你几十年的学识来揣度几千年的文化。中国古人能总结出看不到的东西出来,还会不了解看得见的东西么?
古代有系统的医疗部门,在战场上会有大批的人受伤死亡,当然会有专业的外科医生,这些都是解剖的基础。并且古代就有了专业的解剖书籍了,比如《寿世内镜图说》《内景经》等等大量介绍人体内脏器官构成功能的书籍。
正是因为彻底的了解了看得见的东西而不能解析活人,所以古人才知道一定有看不见的东西来掌控人体的活着。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才是人体之本,所以我们的医学才发展到研究看不见的东西上来。
我们的医学研究层次之高,是现今研究看得见行业的祖先级层次。以现今研究学的进度来看,这样单独的发展下去,恐怕再有五百年也做不到研究看不见的层次。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人类的思维框架很窄,无论什么行业,都需要有更深层次的思维指导才能做到跨步前进,看今天人类的思维方式,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何谈跨步前进呢?
我们的医学一定经历了对人体无尽的研究,分析,最后千难万难才做到了看不见的层次,总结出来活人体基础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国古人们之所以能跨越尸体到研究活力这一步,也应该和我们文化的独特性有关,这个独特性,就是阴阳的概念。正是这个概念的提出,让我们古人跨越了看得见的层次到看不见的层次,不知道是哪位先祖大圣总结出了这一基础理论。
我们只要知道,正是这一理论奠定研究宇宙和人体理论的基础,这样的人,才是通彻宇宙大道的人类之祖。
从人体的命名上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一理论对我们研究人体的影响有多大,也可以说明古人对人体的研究已经完全透彻的。比如说内脏名字,几乎都是月字旁,肝,肺,脾,肾,并且,这几个内脏都是两个组合。
唯有心不是月字旁,独自一个,却在自身之内分化为左右两部分。也就是说,这个心命名,不是纯阴的,而是阴阳相合的一个完美体。
而从肺肝脾肾的字形上,我们也能推测这几个脏器的本性来。
肝,干也,我们都吃过动物的肝脏吧,那个口感还真就是干干的,所以他就像是海绵一样,能吸收水分,储存水分,也就是血库。
肺,巿,繁杂也,是气体的交换之处,好坏皆有,什么污浊都要承受,很繁杂。
脾,劳作而卑下也,如同大地一样,地位最低,但功用最大,滋养一切,是一切的母亲。
腎,臣使也,就像是官员一样来维持着国家的运转,其功用接近于心,但负责人体的基础能量。
心,完全就是一个心脏的样子,没有月字旁,阴阳合一的独体,承载着人体阴阳的调配。
再比如说胃,田字当头,有土性。
腸,易在其中,包含阴阳在内。
膽,即胆,詹,连续不断的意思。
不光是内脏的名称,我们身体其他的器官命名也是如此,都有其原理所在。而这些名字中都包含有月字旁,月也代表是肉,在过去月肉是通用的,代表阴。
说明什么呢? 是我们的身体的器官,有形的器官,多数是属于阴性的,也就是说,物质是阴性的,我们能看到的形体,都是属于阴性的。
而阳性,是无形的,是维持其运动的能量,这个是看不到的,只能感觉到。是阳附阴组成一个动态体,才是生物。
只有阴而无阳的,是死物。只有阳而无阴,阳无所依,故也无法存在。阳必须要依附一个存在,这个存在我们称为阴。阴也必须要有阳的加持,才能变成活物。
能感受到这些,正是我们文化我们文字的独特性,先祖们给我们留下了这些窍门,等同于把他们所有的精华都留给我们了,我们不识,到底怪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