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第二部分 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
第3章 装箱、余闲和权衡式思维
1、把东西装进行李箱,是对资源管理问题的最好比喻。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时间箱,要在里面装上工作、休闲和与家人共度的时光。我们也都有一个金钱箱,要在里面装上住房、服饰和其他所有支出。
资源的稀缺和富足,会改变我们装箱的方式。如果没有余闲存在,我们在装箱时就不得不进行权衡。可见,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
2、无论是大行李箱还是小行李箱,都是一种限制:无论行李箱大小,你怎么也不能将每一件可能用得上的物品都装进去;无论行李箱大小,都需要你去选择装入什么和放下什么。而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只有小行李箱会令人觉得这是个问题:用大行李箱收拾行李时,人们总是十分随意;而用小行李箱收拾行李时,人们便会变得小心翼翼,思索再三。
理解我们装箱方式的不同,是理解稀缺创造稀缺的关键。
3、权衡式思维:它是由稀缺所引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稀缺状态下,因为所有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以致我们开始对之念念不忘,开始产生决策难题。
当我们手头缺钱时,就会非常关注那些需要支付的账单。当我们想要购买某样东西时,一直被我们惦记着的账单就会让权衡变得显而易见起来。当我们要在紧迫的截止日期之前完成某项工作时,所有那些待办事项就会凸显在我们的大脑之中。当我们想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做点别的事情时,权衡就又会再一次出现。如果时间和金钱都有富余,那么我们就不会如此专注,而权衡也就不会那么明显。从这个角度来看,权衡式思维是稀缺引发的固有结果。
4、收拾行李箱的比喻让我们了解到稀缺为什么会创造出权衡式思维——我们会随随便便地往大行李箱里装东西,而角落里还有没利用上的空间。我们将这部分空间称为“余闲”。
所谓余闲,就是因我们装箱剩余下来的没有用上的可利用空间。面对大行李箱,我们经常会产生余闲。余闲,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
我们所谓的余闲不是刻意预留的空间,而是因为装箱时空间充裕而产生的“副产品”。
5、余闲的存在,令我们感觉不到权衡的存在。10美元一杯的鸡尾酒,钱从哪里来?如果你很有钱,那么喝杯酒就好像没花钱一样,因为从某种角度讲的确是这样。余闲替你埋了单。可见,余闲可以将我们从做权衡的苦差事中解脱出来。
6、我们都体会过时间上的余闲。如果这周工作不太忙的话,我们在日程安排中就会留出空闲。此时,你可以在两次会议之间留出15分钟的休息时间,但在工作繁忙时,你可能会利用这点时间回个电话。现在,时间就在这里,仿佛散落于房间四处的零钱,但是你却没有要去利用这些时间的紧迫感。你不会为了完成各项事务而马不停蹄。当同事说他会在10点到11点之间给你打电话时,你没有跟他约定具体时间,而是将整整一个小时都划给了这通30分钟的电话。
7、边际效用递减:即你拥有的越多,对你而言,每一样额外增加的物品的价值就会越低。
8、因为余闲的存在,我们才可以随意购买这些最终被丢掉的物品。有了余闲,我们就会随随便便地买下特色风味的汤罐头,或者遥控飞机模型。有了余闲,我们就不会觉得一定要去思考“这个东西是否真的有用”这样的问题。我们不会想到:“我是否能常常用到这台榨汁机?这部机器值得我花这些钱吗?”或者:“我真的有机会穿上这双“恨天高”(鞋子)吗?还是干脆用同样的钱来买条裤子?”因为不存在权衡,所以我们只能想到“为什么不呢”。余闲令我们脱离了权衡的困扰,允许我们去购买那些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东西,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这样一来,低效和浪费就会产生。
9、当选择存在于讲座和图书馆两者之间时,你可以决定在那一天里哪件事情更重要,是学习还是休闲?但当两种休闲活动同时出现时,你就又多了一个选择:究竟哪个休闲活动更适合我?面对这个多出来的选择,人们常常会说:“算了,我还是去图书馆吧。”所以,人们常常会通过坚持最初的计划来避免选择的负担,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不去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