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已在其他平台发布)
在吴承恩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带领几个徒弟跋山涉水、趴冰卧雪,屡遇妖魔、数历虎口,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到达灵山,取得真经。而西游记唐僧的原型——历史上真实的玄奘,为赴古印度取得佛经也是历尽艰险,九死一生。
他长途跋涉来回5万余里,翻雪山、穿沙漠、遇盗匪、困异教,数次命悬一线。历经的苦难与《西游记》中的唐僧相比也毫不逊色。现在,我们通过史料来细数一下玄奘西天取经历经的苦难,那些不可思议的精彩传奇。
一、举步维艰
玄奘西行的第一步就已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因为他不是《西游记》描述的那样奉皇帝之命、肩负国民的企盼,以“御弟”的身份光荣上路。历史上的玄奘是违抗朝廷禁令、偷渡国境,冒险西行。所以他的西行之路从一开始就危机四伏、险阻重重。
他为什么要冒着如此巨大的风险,执意去往古印度求取佛经?他到底是怎样和佛结缘,写就他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玄奘俗姓陈,名祎,出生在隋朝洛州陈河村(今河南偃师缑氏镇)。陈氏是官宦世家,数代在朝为官,如果不出意外,他将秉承祖风,踏上仕途。但他天生有佛缘,他母亲自他出生后,一直做一个奇怪的梦——梦中的玄奘白衣白马,向着西方绝尘而去……。他母亲百思不得其解,也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他将去往遥远的西方,完成一个重大的使命。
几年后,玄奘的命运急转直下。
5岁时,玄奘的母亲因病去世,10岁时,他的父亲又撒手人寰。稍年长的哥哥无力抚养,只能把他送进寺庙。这是他早已注定的人生。
他早早许身佛门,却对一般少年眼中枯燥无味的佛门生活十分适应,乐在其中。在袅袅香烟和晨钟暮鼓中,他凄楚孤独的心找到了归宿。
玄奘13岁时,被寺中主持推荐参加了隋王朝剃度僧人的选拔,他年纪最小,却在千里挑一的考核中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他与生俱来的天资和慧根,让他成为了大隋王朝年纪最小的剃度僧人、正式受戒的佛陀弟子。
玄奘二十岁时,天下大乱,洛阳战火纷飞,佛门早已不是清净之地。他不得已离开洛阳,开始了长达7年的游学生涯。他南下北上,一路遍访高僧大德、广习佛法典籍,他的佛学修为日益精进。
但他心中的疑惑却在不断增加,佛学的真谛是什么?人怎样才能成佛?佛学典籍里找不到答案,高僧大德也不能清楚解答。佛教虽已传入中国600年,但典籍仍残缺不全,译意五花八门,诸多门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没有人真正能指引玄奘的佛光之路。
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这时,有人告诉他——在佛学的发源地古印度有一座叫那烂陀的寺院,那里保留着齐全的佛学典籍,而且主持戒贤法师博学多才,通晓一切佛法。只有去到那里,玄奘心中的疑惑才能解开,他才能真正寻求到佛法的真谛。
异域僧人的话像一束希望的光,瞬间照亮了玄奘的心灵,此前阴霾和失望一扫而空。他的理想终于有了真实的方向,佛法终于有了终极的追求。他暗下决心,虽远去西方万里之遥,但为了佛光普照、苍生之福,他一定不畏艰险,求取佛经。
他联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僧人联名向刚建立的李唐王朝上书,请求西行,但遭到拒绝。彼时大唐与方北的突厥战事频繁,所有边塞通道都已关闭。
西行受阻,但玄奘没有灰心,他一边学习古印度语,一边耐心的等待着。
公元627年深秋,机会终于来临了,关中地区突降一场百年未遇的寒霜,几乎冻死了所有的庄稼,一场巨大的饥荒近在眼前。皇帝下令长安民众及早离开,自由觅食,于是长安四门大开,玄奘随着汹涌的人群走出长安,由此踏上了西行的旅途。
此时,曾经和他请愿西去的一干僧众早已散去,玄奘的西行之路是一场孤旅。更严重的是,他西行属违禁之举,而偷越国境按唐律当被处死。所以玄奘迈出的西行第一步就无比艰难,充满了风险和危机。
他风餐露宿,在到达河西走廊的门户——凉州时,他西行的意图被人告发,当地官员勒令玄奘即刻返回,否则遣返惩罚。凉州的惠威、惠琳法师为玄奘西行的决心感动,冒着砍头的危险将他护送出境。但他从此上了大唐官方的黑名单,随时有被抓捕的危险。他只能隐姓埋名,昼伏夜行,艰难向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