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正解: “二十四孝”是佳话,还是神话?
据考证,二十四孝最初是元代一个叫郭守正的人整理的古人关于孝道的故事,到清朝的时候,被推崇为“孝”的主流典范,更成为儒家孝文化的缩影。
二十四孝里的很多故事,宣扬的并不是传统的儒家观念,甚至跟儒家观念相悖。
孝的最低标准了。
你不用替父母做任何事,只要能做到不让父母为你操心,就是孝了。只有这个生病是免不了的,你生病的时候,父母为你忧心,这个可以免责,其他时候都不需要为你操心。这叫“父母唯其疾之忧。”
孔子说:“色难!”意思是说,最难的是永远保持和颜悦色。
侍奉双亲的时候,最难的是始终保持愉悦和婉的脸色,父母怎么唠叨你也没有一点不耐烦,那才是最难的!
《礼记》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孔子还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还有一个关于“孝”的最精炼的解释。
孔子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
孝是什么呢?就是继志和述事两件事:继志是继承先人的遗志;述事是记述先人的事迹。前人的志向,因为生命有限不能完成的,后代要不忘他的初心,继承他的遗志,去完成他的使命。
用历代大儒的话来说,儒家思想就是日用常行,就是平平常常每一天的生活,和你今天的工作生活也息息相关,差不多你应事、接物、待人的每个行为,都有指导方针和示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