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的3:00——4:00是抖音直播的文聪心理时间,一个小时的陪伴时间,文聪老师的娓娓道来让我对原生家庭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知。面对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心理上的创伤,我们如何做才能与过去和解?
案例一: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影响到自己,现在心里还有阴影,总是不开心。如何避免自己复制父母的错误,给到自己的孩子科学的教养方式。还有和姑姐之间的隔阂,该如何相处?
很多人知道原生家庭带来的负向的东西影响到现在的生活,情感上想向父母说不,但是从道德上又觉得不能忤逆父母,这会导致长久的内在的矛盾,给自己的心理造成影响和伤害。正确的做法是首先要敢于承认你的原生家庭有问题,打破一个观念“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因为这句话是一种外在施加的压力让我们认同父母,可我们内心是抗拒的,要敢于对父母说不。
如果我们认同爸妈的教养方式,就容易沿用这种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心理认同上的忠诚,这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其次慢慢地把自己的情绪清理岀去,比如:当我们想把一个房间收拾干净的时候,一定需要把垃圾清理出去,情绪也一样,需要我们把负向情绪清出去。如果当面表达不出来,可以用录音或书信的形式对父母说出来,整个过程不是发泄情绪,而是理智的表达。不是强迫自己去理解父母,而是建立在否定的基础上理解(我能理解但我并不认同)。
原则:只说自己的感受,不去追究责任,表达岀来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可以说:爸爸妈妈在我小时候,对我的教养方式直到现在我想起来还会不舒服……)。我们也应该想到爸妈也是人,他们自己的原生家庭对他们影响也很大。
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习惯用一种熟悉的教养方式来养育孩子。在我们否定父母教养方式的基础上多正向暗示:我要用温和的语气,足够的耐心对我的孩子。忌负向暗示:在女儿面前,我不要急躁,不要失控。想“想要的”,而非想“不要的”。
关于和姑姐的相处:她对你亲与不亲,都不是亲姐,遇到事她肯定会坚定不移的站到你老公一边,这也是人之常情,我们得了解人性。想想自己是否把对老公的不认同投射到了她的身上,真相可能是你们夫妻两人心里有隔阂。
你恨一个人跟对方无关,影响的是你的心情,恨久了会反射到你身上,你无法释怀。放下不是为了原谅谁,而是为了放过自己。
案例二:未成年时母亲离世,那种深入骨髓的伤痛直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消除,孩子说妈妈的脸色让人感觉好像别人欠她几百万。
像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汶川地震的幸存者,他们都是经历心理的地震期。他们总有一种感觉:我的亲人离世了,我没有资格在这个世界上快乐,我如果快乐就等于背叛亲人。
试想一下,曾经那么爱你那么牵挂你的妈妈带着无限的牵挂离开了你,你觉得她是希望你快乐还是希望你生活在伤痛里?妈妈是最希望你快乐的那个人吗?她希望你如何面对生活呢?
如果你内心一直不敢允许自己快乐,时间久了,是不是会相由心生,在你面相上带出来,你的家庭氛围就会受影响,你希望你的不快乐代际传承下去吗?你愿意你的子子孙孙泡在苦水里吗?你愿意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改变吗?
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但是可以接近完美,让自己一点点地去突破,去成长。想哭的时候就哭,想笑的时候就笑,这才是我们本真的样子。你要知道,快乐是无罪的,妈妈在天堂里每时每刻都在祝福自己的女儿能够快乐的生活!
案例三:因为童年记忆中一些并不美好的印象,至今和妈妈无法建立心理上情感上的亲密连接,可妈妈对我的要求还可多。
我们不去指责妈妈的行为,向她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在我的记忆中,我看到你对我从平房上摔下来这件事没有一点儿紧张的反应,我觉得你不爱我。通过表达感受排解自己的委屈,而不是一直憋着委屈,时间久了变成愤怒,然后就想怼妈妈,然后怼完又自责。学会让自己通过合理的方式发泄情绪,然后内心更有力量,从而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对于妈妈提的要求,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帮助,对于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你可以没有愧疚感的温和的拒绝,即使是再亲近的人,你都有拒绝的权力,否则对方对你的期待值会越来越高。始终记住助人的前提:有能力,心甘情愿,二者缺一不可。
对于孝顺父母这件事,如果我们尽孝的同时又牢骚满腹,那一定不是由衷的,更多的因素是被道德在绑架着。不用苛责自己,不必小心翼翼地呵护你和妈妈的关系,因为这不会长久。我们要学会用心的经营一段儿关系,明天老年人固有的模式是很难改变的,我们不认可她的做法,但这不影响我们爱她,就像我们无条件地爱孩子一样。
总结:没有谁的原生家庭是没有遗憾的,我们不能只沉浸在过去和当下的痛苦里,要放眼未来,尽全力为孩子建设一个健康的原生家庭。
觉察是改变的开始,倾诉是疗愈的开始。每一颗受伤的心都需要被感受,每一个经历过伤痛的人都需要一段倾诉的时光。文聪心理陪着大家疗愈身心,一起改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