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号晚上,我们一家三口从深圳飞往北京,陪慧慧参加外研社杯全国总决赛。总决赛是在31号进行,主办方在前一天安排了很多嘉年华活动,但我们见友心切,就放弃了这天的活动,去北海公园的湖上滑冰场玩了一下午。从公园返回比赛地点的路上很后悔,担心没参加赛前的活动是否会影响第二天的表现。但第二天比赛完发现其实没什么影响。
30号报到的时候每位选手抽取自己的参赛证,慧慧抽到了小低组004号,这样每一个环节就是第四个参加考试。很不错的手气。比赛顺序靠前,这让孩子省却了很多等待的时间,有利于保持好的状态,而且考完以后就可以尽情的去玩。
31号上午,比赛的环节是:拼读达人和小小朗读家。主要内容是抽取单词和绘本进行拼读和朗读。单词拼读有10个,根据最后的成绩来看,错了一个。这说明孩子词汇量的积累并没有到达一个非常丰富的程度,平时的英文阅读时间投入的并不多。要想在词汇量方面有所提升,不仅仅要靠大量听,更需要大量阅读。同一个单词只有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出现,孩子才能将其完全掌握。回家之后在英文阅读方面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绘本环节也挺简单,大概是牛津三的水平吧,而且是提前发下来、给了三分钟的准备时间。但后来成绩出来后发现这部分也扣了一些分。我想阅读本身是没有难度的,扣分应该是由于在表现力方面的欠缺。这说明我以前对阅读的理解有些狭隘了。阅读不光是会把单词准确、流畅地读出来这么简单,还需要把文字所承载的感情或思想用别人能够接受并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上午的比赛环节进行完之后,我们一起去看了创意故事会环节的比赛情况。其实慧慧是在下午参加这个环节的,但我们急于了解其他选手的水平,所以就在考场里坐了很长时间。大概看了十几位选手的参赛表现,对他们的水平有了了解。与大部分选手相比,我们还是有一些优势的,但仍然很难乐观起来,因为也有一些选手的表现确实抢眼,在英语基本功、故事的选择、语言表现力、服装、道具等很多方面都很出彩。
下午我们提前二十分钟就到了考场。我们意识到最重要的是让慧慧保持好的状态,所以想尽办法调动她的情绪、保持热情,她也确实被调动起来了。但轮到她上场的时候,她突然变得很紧张,脸色甚至有些发黄,这让我和爸爸很担心她能否正常发挥。但她没让我们失望,上场后状态很正常,语速、语调、动作、表情都发挥稳定,没有出现什么失误,据她说最后获得了两位评委老师的笑容。坦率地说她的表现与在家里准备的情况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没有达到在家里练习时的最好状态。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毕竟比赛时的环境与家里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她在比赛时能有这样的表现,我们很满意了。
比赛结束之后,爸爸带她参加场外的嘉年华活动,我留在教室里继续观察其他选手的情况,见识了更多的高手。他们中有的舞台表现力很强,有的在服装方面非常出彩,有的英文口语非常地道且流畅。如果我是评委,我会给很多选手冠军的头衔,很难比较出他们谁更优秀。
小低组一共有180名选手参赛,根据我一整天观察的情况来看,我们比大部分选手是胜出的,但与小部分选手相比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处于下风。比赛成绩当天晚上就公布了,慧慧拿到的是二等奖。这几乎是意料之中的,也是自然而然的。前三名选手获得了第二天参加冠亚季军争夺赛的资格,14位选手获得了一等奖,49位选手获得了二等奖。虽然我们没有拿到一等奖,有些遗憾,但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二等奖也让人基本满意了。慧慧第二天早晨知道了结果,哭得很伤心。她一直期望能获得亚军的,二等奖的结果明显让她失望了。
1月1号上午举行的是冠亚季军争夺赛,就是把低、中、高三个组排名前三的选手选出来再次比赛,最后评出冠亚季军。我们对这个环节也很重视,因为这是最优秀的几个孩子之间的PK。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是对的,因为赛后很多的感想和心得都是源于这个环节。
看过了那么多孩子的比赛表现,看得越多越觉得高手之间的较量确实非常激烈。都是从全国各地经过初赛、复赛地区决赛选拔出来的孩子,再到北京较量时,其实相互之间的差距已经很小了,尤其是其中一小部分更强的高手之间。看着比赛结果的名单时,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一等奖与季军之间的差距可能就是0.01分的差距,但谁能说他们之间的实力有明显的差别呢?可能就是因为当天的状态不太好,或者评委老师一时的感受或者想法,就决定了成绩上那细微的差别。1月1日上午的冠亚季军争夺赛上,每个人的表现都各具特色,都很抢眼,让人很难分出名次。但比赛就是比赛,必须要有排名的。对于参赛者来说,必须要有面对这种排名的勇气。既要明白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但又要接受努力了也未必能获得最好结果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要在这两种心态之间调整自己,确实是难为他们了。但这也是必须的,是迟早都要面对的,因为人生就是这样在得与失之间循环往复。
在回去的列车上,也在思考究竟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有可能胜出,或者说:这次比赛评出的优秀选手有什么共性。
一个基本的素质,就是要将英语学习到应用自如的程度,我把这称为“英语功底”。对于优秀选手来说,英语不再是学习的对象,而是完全成为了他们表达自我的工具。这次的赛场上有很多这样的孩子,有的孩子甚至具有了浓重的伦敦音,这让担任评委的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官员都倍感惊讶。在此基础上,还要具有广阔的视野、独立而发散的思维以及充分的自信,我把这称为“人文素养”。这一点,越是高年级的优秀选手表现得越明显。他们不再是讲述一个故事,更多的是做公众演讲。看他们演讲的主题就更加让人敬佩了。有的孩子讲野生动物保护,讲什么是爱、如何去爱,讲希腊神话中的宙斯神;还有的讲电影哈利波特电影中哈利与伏地魔武器的对比,讲搬动物体的物理学原理,讲英文2009年英国电影Dorian Gray中男主角的性格特点。这些主题有的是宏观的评论,有的是微观的探究,有的是人文社科,有的则涉及到物理学、心理学。从这些选题中就能看出,优秀的选手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是如何的出众。
遇到很多选手在舞台表现方面非常出色,无论是服装、化妆、动作、发音等方面,都流露出十足的专业范儿。他们的表现让人忍不住地赞叹,也让人联想到各大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但在最后的冠亚季军争夺赛舞台上,这样的选手却一个也没有出现。为什么?我觉得还是因为他们不具备以上说的英语功底和人文素养。本来以为造型是一个优势,是评委们所重视的一个方面。但比赛之后发现,这个方面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过于注重这个方面其实是一个误区。这也说明,外研社的这个比赛是有内涵的,是有自己相当明确的价值取向的。
一家三口在元旦假期往返北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金钱,也经历了从北京到深圳的寒暑转换。但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不仅让我们的孩子经历了一次历练,也开阔了我们这样的父母的眼界,促使我们思考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