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道我们所了解的世界是我们自己或社会通过语言建构出来的,受时间、地点、环境及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我们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造成当前世界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很多事情,这本来面目,都会经过我们自己的加工,然后进入到我们自己的世界中,这就是我们的自我建构。
既然事情进入我们自己世界时,已经被我们重新加工过了,已经不是他本来的面目了,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将它修修补补改改。这些修补增改的过程就是重新建构。
当我们以重新建构的方式去看待一件事儿是,我们就可以从更多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儿。当我们的视角丰富了变化了的时候,我们的感受就变了,认知变了,我们的方法可能也就变了,行动也就变了,这个事情他也就变了。以前认为这个事情很重要,现在可能就不一定是那么重要了。
重新建构是一种改变人认知的方法,他通过改善人看问题的角度,造成的情绪及行为变化来改变认知。
重新建构的角度,可以有以下这些:
1.特质。
特质一般是指长处及他身上有别人所没有的特质。我们看一个的人的时候,不能只看到他不足的地方,也要看到他比别人优秀的地方。比如他性格开朗,慷慨大方。
2.优点。
比如一个固执的人,他的优点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3.能力。
比如一个孩子,语文成绩很好,但数学成绩很一般。说明这孩子具备学习的能力,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4.资源。
比如一个孩子曾经学习很好。这说明孩子的基础资源很丰厚。包括一个孩子的朋友很多,这也是一种资源的体现。
5.动机。
比如孩子帮忙洗碗,反而把碗打碎了。虽然帮了倒忙,但是孩子帮忙做家务的动机是好的。当家长肯定了他的动机之后,他接起来就会更愿意的去参与更多的家务劳动,这样他能力就得以培养。但如果否定了他的动机,那他接下来可能就再也不想做了。
6.意图。
比如一个考了60分的孩子,通过涂改试卷变成了80分。 他的意图可能只是希望父母看到他成绩进步而感到的高兴。他在乎的是父母的情绪,希望家里有更多的欢笑。
不好的结果往往一眼就能看到,但好的意图却很难被发现。
7.努力。
我们要看到一个人的努力,哪怕结果不是那么的如意,但是他的努力我们要能够看得到。若一个孩子他努力学习后,换来。家长的一句“你看你也努力了,你这个成绩咋就上不去呢?”这就是对努力的否定,他可能就再也不想努力了。家长可以说“虽然你的成绩没有达到你理想的状态,但是我看到你一直在努力,你很用心。”孩子就能感受到他的努力被看到了,被肯定了。这样继续努力下去的心也就被强化了。
8.本意。
比如说拔苗助长,他的本意是为了让禾苗长得更快。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打骂,本意往往都是希望孩子能更好。
9.意义。
比如一件事情的结果看似很糟糕,但是可能会给他一些经验,可能会让他有一些警惕,或者说下次遇到这种事情时,更清楚怎么办,怎么解决,给他提供参考。
家长已重新建构的方式看孩子,是要看到他在乎的、想要的、上进的心、更好的心、看到他的努力,他的优势、他的特长他身上别人所没有的那些独特的地方、看到一件事的意义、影响。
及时重新建构的角度还有很多。通过上面这些角度,我们就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了。建构不是目的,目的是协助孩子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家长只有从多角度去看待孩子,才能多方位的去了解孩子,才能去更好的陪伴孩子。
重新建构是一个需要多看多练的技能。家长要想用好,需要不断的去学习。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