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
站在时光的十字路口,回望过去的点点滴滴,仿佛这么近却又好遥远。
花开花落,元卷云舒。青春如同流沙般从指缝溜走,过去的年少轻狂,原来如此荒诞不羁。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对生活失去了耐心,变得不再那么执着,变得学会了应付。不知不觉,走到了图书馆,看着一排排布满了藏书的书架,漫无目的的一遍遍擦肩而过,却没有耐心仔细的搜寻自己想找的书了。又或者说,其实我是闲着无聊,才走进图书馆的。
你有多久没写文字了?QQ对话框被弹了出来。我定睛一看,原来是H,好久没联系了,我们是因为文字认识的,高中的时候,他是学校“墨.粒”文学社,比我大一届的学长。可能是喜欢文字的孩子都能够产生一些共鸣,我们因此成了很好的朋友。
我慢悠悠地回了两个字:好久。
“是没东西写了还是?”
“嗯,写作需要构思,懒得思考。”
“这可不像我以前认识的那个鬼点子颇多的学妹。”
“呵,或许吧。”
“回归正题,难道遇到啥写作难题了?”学长随后发了个疑惑的表情。
“是啊,我每次写作总是在斟酌优美的句子,总是酝酿很久改来改去。渐渐的就失去了兴趣。”
“写作不是刻意的强迫自己去写的,是内心牵引着你,是一种召唤。”
“对,高中的时候总是命题作文,被限制发挥。”
这一次,还没等学长回复,我就发了过去。“你最近都在忙啥?你又多久没写文字了。”
“我啊,一直都有写啊,但都是歌词。”
“我默默地发了个赞的表情过去。”紧接着又发了这样一句话给他:“毕竟都是有梦的孩子,毕竟都在圆梦的年纪。”
我以为我们的聊天记录就此结束了,因为已经习惯了学长的“来无影,去无踪。”
可半晌之后。对话框又抖了一下。顿时,我被这样的一个提问惊住了。“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卯足了劲儿转动着眼珠,拼命地思考着。如果是在高中的时候,问这个问题,我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考大学啊。”然而此刻的我却很迷茫。因为着实给不出答案,于是我反问道:“你呢?”
“不知道,我喜欢那句话,做着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许梦想就来了。”
“对啊,梦想这种东西,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很难遇见从一而终的,就像感情。”
“不,感情不一样。你喜欢的,这才叫感情,后来所有的在一起都叫将就。”
“可是现实总是与想法背道而驰,你喜欢的不一定喜欢你。”
“所以在我看来,世间感情大部分是将就,表面甜蜜,实际只是将就。”
“但愿以后在一起的人不是因为将就,而是因为爱情。”
“其实心里总是住着一个不可能的人,但是不可能,又有什么办法了,生活还是要继续,只能将就。”
“我们普通话老师说大学里至少要谈一场恋爱,就算是和一本书。和文字赴约,充实自己。”
“和一本书谈恋爱也太挫了。在我们男生的世界里,大学最少要有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我反驳道:“不是,那本书可以是你最喜欢的小说,你可以百读不厌,你可以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你可以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你可以每读一次都能体会文字的魅力。”
“你太能扯了。”我估摸着学长对我无语了。
“要不分享分享你大学里的故事。”我胆怯地发了这样一句话。
“好,但这是咱俩的秘密。”学长地秒回吓到了我。我愣了一会儿,说:“被信任的感觉真好。”
“我信任你,说不上来,也许因为你喜欢文字。”看到这样的回复,我顿时恍惚了,不知该喜还是该悲。禁不住问了一句:“难道你择友的标准是喜欢文字?”“不不不,我喜欢文字,我知道喜欢文字的人内心的心情,所以某一种程度上来说,我懂你。”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我们似乎对文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我是一个敏感的人,喜欢黑夜,喜欢咖啡,喜欢安静,喜欢文字。我觉得黑夜是颗催泪弹,总是在漆黑的夜晚能清晰的看着灵感带着悲伤的文字蹦出来,然而我怕错过,怕遗忘,会匆忙地从被窝里爬起来把这些文字记录下来。倒不是说我是一个悲观的人,而是因为喜欢文字,已然变成了朋友们眼中的“知心姐姐”,很多时候,我成了朋友倾诉的对象,我喜欢听她们的故事,品味从她们口中说出的跳动的文字,并时不时会给她们灌一些“心灵鸡汤”。每当朋友因为我带给她们的文字,心情变得爽朗起来,我都似乎对文字有了更深的爱。
我是一个阳光的人,喜欢暖阳,喜欢轻音乐,喜欢搞笑,喜欢阅读。我是朋友们眼中的“开心果”,我是在Party上能够活跃气氛的人,我是会故意组织文字把大家逗乐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个纠结的人,每一次遇到选择题,身体里的白天使和黑恶魔就会不由自主地跑出来,进行长达一个世纪的对话。每每这时,我总会感叹文字在对话里太“活跃”了。
趁着年轻,和文字来一场邀约吧,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愿你在文字中畅游。感受文字带你给的那抹悸动。我感谢文字,它让我在大千世界里找到了另一个自己;我感谢文字,它让我结实了很多同样喜欢文字的朋友;我感谢文字,它让我在遇到问题时更加的镇定;我感谢文字,它让我懂得“每一个你讨厌的现在,都有一个不够努力的曾经。”
在简书里,你可以无忧无虑的与“文字”谈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但愿你能坚持,让全世界都知道你的对象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