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了一夜。
今天一早大家去逛墨脱早市吃早餐,顺便还拍了不少热闹的早市照片。
九点左右大家集合,目的直奔果果塘大拐弯。
我们路过一座横跨雅鲁藏布江大约一百五十米的钢架大桥,钢桥右面是德兴藤网桥,离江面大约五十米,江水在下面奔流不息,藤桥无桥墩无钢架,整体用藤条编制呈u字形的半封闭状态,随着人本身重量,走在上面左右摇摆,惊险刺激却又安全无比。大家在藤桥上做出各种鬼马的动作拍照留影,我也学了陈大拿一把,在藤桥上来了个头手倒立,把同行的姐姐又惊着了。
历尽艰辛的我们,来到雅鲁赞布江著名的果果塘大拐弯,雨一直没有停歇。观景台上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群山和层层叠叠的梯田,让人怀疑这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一会云雾浓密,让这大片山水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会云雾散去让人沉迷其中。据司机师傅介绍,这个地方的景色曾经上过《国家地理》,有机会来墨脱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经典的景色。在这里拍照留念之后我们驱车下山,路上遇到一位身着珞巴传统服饰的老人正往山上走,他背着背篓,腰间挂着别致的民族刀具,手持芭蕉举过头顶叶挡遮小雨,远远望去竟像是山里的仙人一般。我们停下车子拍照留念,老人笑眯眯的配合留影,临走还向我们挥手告别。
我们原路返回墨脱县城,来到学校旁边的莲花阁(即墨脱博物馆),在这里详细的介绍了墨脱的地理环境,建筑,民族信仰等让人好奇的一切。原来墨脱在藏语里翻译成汉语是‘盛开在深山里的莲花’的意思,在西藏的东南部,位于雅鲁藏布江的下游,平均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115米,整个县城占地面积31394.67平方千米,总人口有一万三千多人,外来人口占百分之八十,这里的主要居民是门巴族和珞巴族,现在两个民族的人口总计三千多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
墨脱县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印度毗邻,意为“隐秘的莲花”,“墨脱”一词在藏文中是“花”的意思。属喜马拉雅山东侧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并分布有热带雨林。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与西藏其他地区相比,墨脱县境内四季如春,气候条件优良。境内仅高等植物就有3000多种,竹类植物约有10多种,野生兰科植物80多种。
进入墨脱县,在几小时内便可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那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清朝末年到这里安国定边的清兵首领刘赞廷对此深有感触,对墨脱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森林弥漫数千里,花木遍山,藤萝为桥,诚为世外之桃源……”对此地高山峡谷的亚热带雨林作了精要的描述。
出来莲花阁我们来到县城采购著名的墨脱石锅,石锅的材料是天然皂石,呈灰白色或是灰褐色,质地绵软,耐2000度高温,传热快而且不粘锅,熬出来的汤汁浓郁醇香。据说还有食疗保健的功效,所以深受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喜爱,同行的大哥大姐又有新收获。
出墨脱县城,在检查站停留了一下,一只蜘蛛从车窗爬了进来,围着我绕了一圈,想要让它离开,奈何抓取不到,同车的大哥大姐欣喜的不得了说是喜蛛,小心翼翼的从我的后背将它摘取下来放出车外,来到西藏人都变得柔软了呢。
行进在返回波密的路上,司机师傅拿出手机给我们看了一张红杜鹃的照片,同时还自豪的告诉我们,三月的墨脱全是漫山遍野的红杜鹃,怪不得司机师傅那么骄傲,光想想就美醉了。
玛迪、米日、卡布是这一路上人口较多而且比较富裕的村落。这里的人口稀少,每个村子都如同散落在大山里的宝石一样珍贵美丽。
在雨中我们飞奔在著名的扎墨公路,试图数清楚这一路的流水瀑布,一路走来发现尽数徒然,因为一直在下雨,山间好像又比昨天多出了好些,路也更难走了些。但我们好像还是超速了,我们十二点半从墨脱出发,交通管制条上规定我们五点半到达波密,所以路上不得不在小卖部停留一段时间,顺便等雨小点再走。在这里我们邂逅了,慵懒傲娇的喵大人,和欢脱可爱的汪星人,逗弄了它们好一阵子,各种拍照留影,简直成了雨中的明星呢。
临近波密县城的时候,雪山横立在眼前,她的出现提醒了沉醉在亚热带气候的我们,这里依然是高原。现在,空气温度骤然下降,道路两边出现了一个神奇的自然奇观:左边是冷冽苍茫的雪山,右边是郁郁葱葱的山间植被,在这高原总是能让人充满惊奇。
快要进入噶隆拉隧道时,有一件辆重型大卡,在悬崖边小心翼翼的会车让路,我们的司机师傅将车子停在悬崖边边上,下车考察道路,同车的姐姐吓坏了,而在他们眼里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很不以为然。不得不竖一个大拇指,高原兄弟太彪悍!
走过黑黑长长的噶隆拉隧道重见天日时,细心的司机师傅告诉我们昨晚下雪了,仔细一看:可不是,白茫茫的一片。
一座山的伫立造就了两个世界。
造物主真是随性。
下午五点半,顺利抵达波密县城。
安顿好住宿早点休息,明天行进八一。